《馮夢龍·須千手觀音才好》注釋,意譯與解說
一待詔①初學剃頭,每刀傷一處,則以一指掩之;已而傷多,不勝其掩,乃曰:“原來剃頭恁難,須得千手觀音才好。”
——《笑府》
【注釋】
①待詔: 手工藝者, 這里指理發匠。
【解說】
初學剃頭,出現刀傷,本不足怪,一處刀傷一個教訓,只要吸取教訓,刀傷自會減少,終而全無。奇怪的是,此初學者偏偏以指掩傷,以示不見,這樣下去,又何止千手觀音呢,“萬手”觀音不知夠用否?既要學習剃頭,也許難免要出現一二次事故,不過剃頭不比別行,割破頭皮的事是不能經常發生的,否則理發店與屠宰場也就相去不遠了。古代人雖然修養好,可是不見得人人都像笑話中的那位被剃頭的顧客那樣忍痛不語。拳腳之下,恐怕理發店只有關門大吉了。當然,從道理上講,失敗之所以被稱為成功之母,首先在于失敗者敢于直面失敗,承認失敗,然后才能夠從失敗中奮進。如果視失敗為不見,甚至把失敗當作成功來看,那就只能永遠地失敗下去了。其實,這位初學剃頭者,不僅心理準備不夠,學習方法也不夠得當。他并沒有在動手之前,多用眼睛看看,多在其它方面練練剃刀的功夫,而是急急忙忙地毛毛躁躁動手了。動手之中,也不是不斷地總結經驗,從而逐步掌握剃頭的技巧,而是一味蠻干。正因為這樣,才把別人的頭傷到“不勝其掩”的地步。不過笑話中的這位來剃頭的顧客,他的忍痛不怒的雅量,確實是令人欽佩的。
【相關名言】
失敗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
——美國·愛迪生
所謂循序者,……由近以及遠,自粗以及精,學之方也。如適千里者,雖腳步踏實亦須循序而進。今欲闊步一蹴而至,有是理哉?
——張栻
上一篇:《左丘明·雄雞斷尾》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劉基·食鮐》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