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設身處地》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設身處地:shè shēn chǔ dì
詞源:《禮記·中庸》:“體群臣也。”朱熹注:“體, 謂設以身處其地而察其心也。”
詞由: 春秋時, 魯哀公知道孔子通曉治國之道, 常常向他請教治國的方法。有一次, 孔子對哀公說:“治理國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大凡國君行政, 要注意這樣九個問題: 一要自覺修身養性, 二要尊重賢德之人, 三要親密王公貴族, 四要敬重在朝輔助的大臣, 五要設身處地體察官員的苦衷, 六要愛護老百姓,七要能吸引住各種手藝人, 八要體恤從遠方來的生意人, 九要對諸侯實行懷柔政策。這九個問題, 當國君的萬萬不可不注意。”魯哀公說:“先生之言極是, 寡人聽了豁然開朗。”
詞義: 設想自己處在那種境地該怎么辦。設: 設想。常指為他人考慮。
書證: 清·李漁《閑情偶寄·賓白第四》:“若非夢往神游, 何謂設身處地。”老舍《四世同堂》二十三:“就是喪事, 他也還是‘爭先恐后’的去呢, 去看, 去消遣。他不便設身處地的去想喪生的悲苦; 那么一來,他就會‘自討沒趣’。”巴金《新聲集》:“任何一個知識分子, 只要設身處地跟老丘比一下, 他一定會看出自己的毛病來。”
上一篇:成語《視如寇仇》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貪贓枉法》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