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
“旨”是會意兼形聲字。甲骨文從匕(湯匙),從口,會盛湯入口覺得味美之意,匕兼表聲。小篆中,“口”變成了“甘”,更突出味美之意。隸變后楷書寫作“旨”。
《說文·旨部》:“旨,美也。從甘,匕聲。凡旨之屬皆從旨?!保ㄖ?,味美。從甘,匕聲。大凡旨的部屬都從旨。)
“旨”的本義為味美。如《禮記·學記》:“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币馑际牵m然有好菜,不吃,就不知道其味道的鮮美。
由口中的味美引申為思想中的要點、大意和用意。如成語“言近旨遠”,就表示語言淺顯,涵義卻十分深遠。
“旨”中之“日”指太陽,意為帝王的旨意具有無上的威嚴和智慧,故又特指皇帝的意見、命令或是長官的命令。如古代皇帝的詔書稱為“圣旨”,官員接受命令時要“領旨”、“接旨”。
上一篇:《日》字義,《日》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日》
下一篇:《旸》字義,《旸》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