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捫虱而談》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捫虱而談:mén shī ér tán
詞源: 《晉書·王猛傳》:“桓溫入關, 猛被褐而詣之, 一面談當世之事, 捫虱而言, 旁若無人。”
詞由: 晉朝末年, 有個人名叫王猛。他雖然生活清苦,但胸有大志,發奮讀書, 后來不僅博學多才, 而且善于用兵。王猛隱居在山中, 期望有朝一日能遇上一個圣明的君主, 以便施展自己的才能, 干一番大事業。后來, 東晉大將桓溫越過函谷關北伐。王猛覺得施展自己才干的時機已到, 就披著麻布短衣前去拜見桓溫。交談中, 他一面對時勢進行分析, 一面用手在身上捉虱子, 就象身邊沒有別人一樣。桓溫對他十分器重, 請他出山輔助自己。但因王猛師傅的反對而未能成行。后來,前秦的苻堅聽到了王猛的情況,就把他請去,拜作尚書令、太子太傅。后來,王猛升為丞相,為前秦的強盛作了重大的貢獻。
詞義:一面捉虱子,一面交談。捫:按捺。形容某人通曉天下大事,談吐從容不迫。亦作“捫虱傾談”。
書證:魯迅《而已集·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捫虱而談,當時竟傳為美事。”周恩來《送蓬仙兄返里有感》詩之一:“捫虱傾談驚四座,持鰲下酒話當年。”
上一篇:成語《執牛耳》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折沖尊俎》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