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志大才疏》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志大才疏:zhì dà cái shū
詞源:《后漢書·孔融傳》:“融負其高氣,志在靖難,而才疏(疏)意廣,迄無成功。”
詞由:漢朝末年,魯國人孔丘的二十世孫孔融善寫詩作文,曾擔任北海相。孔融一貫主張恢復舊的分封制,對當時執掌朝政大權的曹操的許多政策,持諷刺、反對的態度。為了穩定后方,曹操曾下令要嚴加追究誹謗朝廷的言論,孔融自恃才勢,不予理睬。曹操為了節約糧食,支持統一中國的戰爭,曾下令禁止喝酒,孔融專門寫了篇喝酒好處多的文章。孔融還當著吳國使者的面誹謗曹操。結果,孔融被曹操借故殺了。后來,《后漢書》作者評論道:“孔融自以為了不起,他志向很大,想平定國難,但他的才能還是淺薄的,所以始終不能成功。”
詞義:志向很大,可是能力不夠。志:志向,志氣。疏:粗疏、淺薄。亦作“才疏志大”。
書證:宋·陸游《大風登城》詩:“才疏志大不自量,西家東家笑我狂。”《魯迅書信集·致陳濬》:“志大才疏,哀北海之終不免也。”劉白羽《戰壕里的生活》:“敵人發電報埋怨起他們那位志大才疏的司令長官杜聿明來了,說他欺騙了他們,苦守了一個星期沒瞧見一個援兵影子。”
上一篇:成語《心腹之患》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懷鉛提槧》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