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心腹之患》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心腹之患:xīn fù zhī huàn
詞源:《左傳·哀公十一年》:“吳人皆喜,唯子胥懼,曰:‘是豢吳也夫!’諫曰:‘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壤地同而有欲于我。夫其柔服,求濟其欲也,不如早從事焉。得志于齊,猶獲石田也,無所用之。越不為沼,吳其泯矣。’”
詞由:吳國準備出兵攻打齊國,越國來了一大幫人表示祝賀,從吳王直到將領, 都有禮物相贈。吳王朝廷上下沒有一個不高興時的, 只有伍子胥深為憂慮, 他說: 這是把我們吳國養肥了好宰殺啊。于是對吳王進言說: 越國的存在, 對我們吳國來說, 是心腹的禍患啊。他們的地界和我們相接, 總想得到吳國。現在他們如此恭服, 乃是為了最后消滅我們, 不如趁早把越國滅掉。即使我們攻打齊國取得勝利, 也不過象得到不可耕種的石田, 一點用處也沒有。如果越國不成為沼地,吳國就必然會被越國滅掉。
詞義: 心腹上的疾病、禍害。心腹: 比喻要害。比喻隱蔽在內部的嚴重禍患。
書證: 《后漢書·陳蕃傳》:“今寇賊在外, 四支之疾, 內政不理, 心腹之患。”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一五回:“姜維屢犯中原,不能剿除,是吾心腹之患也。”
上一篇:成語《心膽俱裂》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志大才疏》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