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不遺余力》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不遺余力:bù yí yú lì
詞源:《戰國策·趙策三》:“王曰:‘秦之攻我也,不遺余力也,必以倦而歸也。’虞卿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歸;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攻以資之,是助秦自攻也。來年秦復攻王,王無以救矣。’”詞由:公元前260年,秦將白起率兵攻打趙國,在長平一帶擊敗了趙軍,引兵而歸。秦王派使者要挾趙王,要趙國割讓六座城池,作為議和的條件。趙王不敢得罪秦國,打算按秦國提出的條件割地求和。虞卿知道了這件事,立刻去勸諫趙王。他先問趙王說:“秦國攻打趙國,究竟是打疲倦了才回去的,還是為了愛惜您而放棄進攻了呢?”趙王說:“秦國攻打趙國,沒有保留一點力量,必定是打疲倦了才回去的。”虞卿說:“秦國用它的力量去攻打它所不能取得的地方,打疲倦了回去,您又用它的力量所不能攻下的地方去資助它,這是幫助秦國攻打您自己。明年秦國又來攻打趙國,您就沒有辦法挽救了。”
詞義: 不保留剩下的力量。遺:留;余力: 剩下的力量。比喻把全部力量都毫無保留地使出來。
書證: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四回:“委員和事,調停惟賴孔方(錢);坤士責言, 控訴不遺余力。”
上一篇:成語《不言而喻》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與人為善》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