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不言而喻》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不言而喻:bù yán ér yù
詞源:《孟子·盡心上》:“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見于面,盎于背,施于四體。四體不言而喻?!?/p>
詞由:孟子在《孟子·盡心上·廣土章》里,認為“仁義禮智”是君子天生的秉性。他說:廣大的土地,眾多的百姓,君子當然是要的,但他真正的快樂并不在此。按照君子的秉性,即使在得志時也不妄為,即使在困窮失意時也不自卑,因為他敬天知命。那么究竟君子的秉性怎樣呢,沒有別的,仁義禮智罷了。君子將仁義禮智銘記在心,并將它發揚光大,結果,不但能在臉上顯出自然的神色,而且還照到背上,傳到四肢,那四肢不用開口,就能默喻那仁義禮智的法門。
詞義:不用講明,就可以明白。言:解釋,說明;喻:通曉,了解。形容事情的真相很明顯。
書證:清·劉鶚《老殘游記》第二十回:“當日在揚州與老殘會過幾面,彼此甚為投契,今日無意碰著,同住在一個旅店里,你想他們這朋友之樂,盡可不言而喻了?!崩仙帷冻隹诔烧隆罚骸耙驗椤榛疬B三月’,所以才‘家書抵萬金’?!B’與‘抵’相互呼應,就不言而喻,人們是多么切盼家信,而家信又是如何不易來到。”
上一篇:成語《不自量力》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不遺余力》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