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鐵杵成針》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鐵杵成針:tiě chǔ chéng zhēn
詞源:《潛確類書》卷六十:“李白少讀書,未成,棄去。道逢老嫗?zāi)ヨ疲讍柶涔省T唬骸麽槨!赘衅溲裕熳錁I(yè)。”
詞由:李白是我國唐代大詩人。傳說,他小時候讀書不刻苦,學習成績不夠好。老師教育他要刻苦學習,他總是說:“讀書學習太難了,我不行啊!”后來,干脆想棄學不讀了。就在他回家的路上,碰見一位姓武的老奶奶正在小溪邊拿著一根鐵棍子在石頭上磨。李白問她:“老奶奶,你磨這個干什么呀?”老奶奶說:“我要用這根鐵杵磨成一根繡花針。”李白聽了很受感動,并且從中領(lǐng)悟到,自己學習不好,是因為功夫不夠。于是,他重新返回學堂,日夜刻苦學習,進步很快,終于成了有名的大詩人。
詞義:將鐵棒磨成細針。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比喻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書證:明·鄭之珍《目連救母·四·劉氏齋尼》:“好似鐵杵磨針,心堅杵有成針日。”清·頤瑣《黃繡球》第十回:“拼著些堅忍工夫,做到鐵棒磨成針的地位,看似發(fā)達得遲,實在收效最速。”
上一篇:成語《錢可通神》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錐刀之末》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