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量鑿正枘》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量鑿正枘:liàng záo zhēng ruì
詞源:屈原《離騷》:“阽余身而危死兮,覽佘初其猶未悔;不量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時之不當,攬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詞由:在這名篇中,詩人首先自敘身世和名字的來歷,表述愿為楚王引路的心意,接著略述參與國政時受到讒言而被放逐,因而嘆息朝政的腐敗,懷王昏昧,腐朽勢力猖獗,但雖處困境,仍堅持正義,在任何情況下決不改變自己的信念。詩人假設女媭的勸告,激起自己向重華陳詞,引證史實,反復闡述自己的政治主張。他說: “即使我身臨險境,甚至喪失生命,但想到當年初抱的理想,就一點也不后悔。我也知道:不肯放棄理想去迎合世俗,正是前輩賢人遭受殘殺的原因。我嘆息著,哀傷自己生不逢時,只好拿起蕙草來擦拭眼淚。”
詞義:木工按鑿孔的大小方圓去斧削榫頭。鑿:斧頭插柄的孔。枘:木柄一頭插進斧孔的榫頭。比喻說話辦事須從實際出發。
書證:漢·劉向撰《淮南子·人間訓》: “事有所至, 而巧不若拙, 故圣人量鑿而正枘。”
上一篇:成語《造謠生事》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金吾不禁》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