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想望風采》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想望風采:xiǎng wàng fēng cǎi
詞源: 《漢書·霍光傳》:“光為人沈靜詳審, 長財七尺三寸, 白皙, 疏眉目, 美須髯。每出八下殿門, 止進有常處, 郎仆射竊識視之, 不失尺寸,其資性端正如此。初輔幼主,政自己出, 天下想望風采。”
詞由: 這是說的漢朝重臣霍光的事。霍光在漢武帝時任光祿大夫,出則奉車, 入侍左右, 出入禁苑二十余年, 小心謹慎, 沒有犯過什么過錯, 甚得漢武帝的信任。漢武帝死時, 授詔霍光行周公之事, 輔佐八歲登位的孝昭皇帝。霍光不但治政有方, 而且人品也很好, 身材適宜, 膚色潔白, 雙目有神, 頰毛美觀。輔佐幼主,政事全取決于霍光,但對劉氏政權是一片忠心。這樣,霍光就博得全國民眾的愛戴、敬仰,全國的人都想瞻仰一下他的儀表、風度。
詞義: 極其仰慕一個人的風度、神采。想望: 敬仰、愛慕; 風采: 風度、神采。
書證: 《后漢書·趙壹傳》:“名動京師, 士大夫想望其風采。”唐·韓愈《順宗實錄》卷四:“李泌為相, 舉為諫議大夫, 拜官不辭, 未至京師,人皆想望風采。”
上一篇:成語《惜墨如金》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成事不說》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