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多才多藝》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多才多藝:duō cái duō yì
詞源: 《尚書·金滕》:“子仁若考,能多材多藝, 能事鬼神。乃元孫不若旦多材多藝, 不能事鬼神。”
詞由: 周武王姬發在滅掉商朝后的第二年生了重病, 大臣們都十分焦急, 都想替天子分擔痛苦。當時攝政的周公叫姬旦的, 跪著向武王的曾祖太王、祖父王季和父親文王的神像禱告, 要求讓自己作替身, 代武王去死, 好讓武王繼續治理周王朝。禱告的內容是: 我(周公)還是有仁德的, 能順從祖祖輩輩的意旨(周公姬旦是周武王姬發的親屬),也是多才多藝的, 能虔誠地祀奉鬼神。而你們的元孫 (指武王) 不如我姬旦多才多藝, 奉祀神鬼也不如我,因此,請允許讓我代他去死吧!
詞義: 有多種多樣的才能和技藝。原作“多材多藝”。
書證: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十三回: “那字刻得細幾毫芒,卻又波磔分明,不覺嘆道:‘此公真是多才多藝!’”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二“他是多才多藝的人,吹胡笳, 奏胡琴, 打羯鼓, 任何一種樂器, 到他手里便成了打動人的仙樂。”
上一篇:成語《坐不垂堂》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大廈將傾》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