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的量詞使用,詞語解釋
【釋義】
1.用于行為、動(dòng)作,表示其出現(xiàn)的次數(shù):去過幾回。
2.用于事情,表示件或者種類:一回事。
3.表示說書的段落或者章回小說的章節(jié):《三國演義》第四回。
說文解字
瞧瞧:在甲骨文、金文中,“回”字作 ,就像流水旋轉(zhuǎn)的形狀。 它的本義是“旋轉(zhuǎn)、回轉(zhuǎn)”。
【辨析】
1.“回”用于行為、動(dòng)作時(shí),是動(dòng)量詞;用于事情、章節(jié)時(shí),是物量詞。
2.用于行為、動(dòng)作時(shí),“回”與“次”、“遍”、“過”、“番”、“趟”、“度”、“合”、“轉(zhuǎn)”、“遭”等詞義相近。
3.用于事情時(shí),“回”前面常用“一、兩”和“這么、那么、怎么”(“一”往往可以省略),后面名詞往往用“事”;“回”相當(dāng)于“碼”,但“碼”更具方言色彩;“回”與“件、樁”和“種、類”詞義相近。
4.用于章節(jié)時(shí),“回”相當(dāng)于“章”,它們都可以包括“節(jié)”、“段”。
5.可以把“有一回”用在句首,表示過去的某個(gè)時(shí)候,后面可以有停頓。如:有一回,我在街上遇到了他。
6.以前,“回”也可以用于時(shí)間,表示短暫,前面限用“一”,相當(dāng)于“一會兒”。如:站了一回、想了一回。
【搭配】
1.來了一回、聽過很多回、走一回、去說兩回、去過一回、去過一回上海、問了幾回、問了幾回張老師、一回也沒問過、一回一回地催、只試這一回
2.沒當(dāng)(一)回事、那是兩回事、這回事、另一回事、很像回事、像那么回事、是怎么回事
3.上(這)一回評書講的是武松打虎、《紅樓夢》共有一百二十回、《水滸傳》第七十回
【例句】
1.瞧他故弄玄虛的模樣,就知道他說的純粹海外奇談,千萬別當(dāng)回事。
2.這一回評書講的是《火燒連營》,正當(dāng)臺下的人聽得入神,忽然聽見“啪”的一聲,說書先生將驚堂木一拍,說:“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3.承德避暑山莊簡直就是人間的天堂,雖然我已經(jīng)去過三回了,可每次去感覺都不一樣。
上一篇:周的量詞使用,詞語解釋
下一篇:圈的量詞使用,詞語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