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剜肉補瘡》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剜肉補瘡:wān ròu bǔ chuāng
詞源: 唐·聶夷中《詠田家》:“醫得眼前瘡, 剜卻心頭肉。”
詞由:唐代有個人名叫聶夷中,曾任陜西華陰縣尉。他由于出身清貧,為官不得意,于是專攻文學,成了晚唐詩人。他同情農民,因而他的詩作大部分描寫了農民被剝削被壓迫的痛苦生活。有一次,聶夷中到市上看見以賤價出售新絲新谷的農民, 不勝感慨,于是寫下了五言詩《詠田家》,借以抒發他對貧苦農民的深厚同情。其詩是:“二月賣新絲, 五月糶新谷; 醫得眼前瘡, 剜卻心頭肉。”
詞義: 挖下身上的好肉來補傷口。剜: 用刀挖去。比喻為救眼前之急而不顧一切。亦作“補瘡剜肉”。
書證: 明·凌濛初 《二刻拍案驚奇》十五:“江老兒是老實人,若我不允女兒之事,他又剜肉補瘡,別尋道路謝我,反為不美。”明·東魯古狂生《醉醒石》第十四回:“為他做青毛邊道袍、毛邊褲、氈衫、換人參,南京往返盤費,都是掘地討天,補瘡剜肉。”曲波《山呼海嘯》:“當前敵人兩大特點:一是想剜肉補瘡,一是想集中守防。”
上一篇:成語《劍頭一吷》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剪燭西窗》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