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剪燭西窗》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剪燭西窗:jiǎn zhú xī chuāng
詞源: 唐·李商隱《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末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話, 卻巴山夜雨時。”
詞由: 這里寫的是一個旅人接到妻子的信后, 懷念之情油然而生的情景。妻子來信問: 什么時候才可以回家啊! 可現在是, 巴山夜雨, 綿綿密密,淅淅瀝瀝,秋池都漲滿了。什么時候可以回去呢? 實在沒有一個準兒。假如什么時候能到了家,那我就陪著你坐在西窗,剪著殘燭,詳細地向你談談我今天的情景。看著你的來信, 聽著夜雨的聲音, 心頭涌起無限的離別之苦, 不能立刻回到你身邊的愁緒;身在孤寂之中,可心如生了翅膀飛到你身邊, 和你團聚了。
詞義: 在西窗下夫妻兩人徹夜長談, 一次一次地剪著殘燭。原指思念遠在家里的妻子, 盼望能親昵交談, 后用來表示親友相聚促膝談心。亦簡作“翦燭”。
書證: 元·楊載 《題火涉不花同知畫象》 :“鹔鹴裘暖鳴鞭疾, 翡翠簾深翦燭頻。”清·蒲松齡 《聊齋志異·連瑣》:“今視之殆如夢寐,與談詩文, 慧黠可愛。剪燭西窗, 如得良友。”
上一篇:成語《剜肉補瘡》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力不能支》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