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刻舟求劍》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刻舟求劍:kè zhōu qiú jiàn
詞源:《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詞由:從前有個楚國人坐船過江時,不小心把自己的寶劍掉到水里。他連忙在船幫上刻了個記號,標志出劍落的地方,并且說:“記住!我的劍是從這兒掉下水去的”。船到了目的地停下,他根據船幫刻的記號,到水中去撈劍。摸了又摸, 根本沒有劍的影子。他沒有想到, 船已行走了老半天, 在停船的地方怎么能找到那柄丟失的劍呢?船上的人看到這個楚國人是這樣來尋找失劍, 感到實在莫名其妙。
詞義: 在船上刻記號, 尋找失落水中的劍, 比喻辦事不知變通。
書證: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四·鄂州黃龍智顒禪師》:“延平劍已成龍去, 猶有刻舟求劍人。”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十六回:“猜謎不能這等老實,總要從旁面著想, 其中虛虛實實,各具神妙, 若要刻舟求劍, 只能用朱注去打四書的了。”
上一篇:成語《判若鴻溝》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劍頭一吷》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