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計無所出》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計無所出:jì wú suǒ chū
詞源:《三國志·吳志·孫破虜吳夫人傳》:“及權少年統業,夫人助治軍國,甚有補益。”裴松之注引《會稽曲錄》:“策功曹魏騰,以迕意見譴,將殺之,士大夫憂恐,計無所出。”詞由:這是說的三國時吳主孫權母親的故事,說她富有智略權術。在孫策繼孫堅占據江東時,功曹魏騰觸怒了孫策,就是違背他的意見,因而就要把他殺掉。這時候,士大夫都想救魏騰,可是想不出一個好辦法來救。在他們憂愁時,孫策的母親靠著一口大井對孫策說:“你剛剛在江南穩下來,事業還才開頭,正是用人的時候。魏功曾在你父親手下一直盡守禮規,你今天殺了他,明天就有很多人背叛你。我不忍看到這種情況的出現,現在就投井而死吧。”孫策大為驚慌。就立刻把魏騰釋放了。
詞義: 辦法一點也想不出來。計:計策, 計謀。
書證: 明·李昌祺 《剪燈余話·青誠舞劍錄》: “躑躅徬徨, 計無所出。”
上一篇:成語《見危授命》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誠心誠意》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