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求人不如求己》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求人不如求己:qiú rén bù rú qiú jǐ
詞源: 《論語·衛(wèi)靈公》:“子曰:‘君子求諸己, 小人求諸人。’”
詞由: 孔夫子一生兢兢業(yè)業(yè)于教導學生, 但他懂得內(nèi)因是主要因素,外因是要通過內(nèi)因起作用的。有一次, 他著重向弟子們談了這一點見解。他說:“君子都很明白, 一生做學問,如果僅僅依靠老師或別的人,而不靠自己的努力奮斗, 刻苦鉆研, 是不可能有多少成就的。那么小人是怎樣求學業(yè)的呢? 他們成天講應(yīng)酬, 愛鉆營,向上爬,一句話,一味求別人的恩賜, 而自己則不肯花力氣。”
詞義: 仰仗別人不如求靠自己努力。
書證: 宋·張端義《貴耳集》卷上:“(宋)孝宗幸天竺, 至靈隱,有輝僧相隨。見飛來峰, 問輝曰:‘既是飛來, 如何不飛去?’對曰:‘一動不如一靜。’又見觀音像手持念珠, 問曰:‘何用?’曰‘要念觀音菩薩。’問:‘自念則甚?’曰:‘求人不如求己。’”清·鄭燮《鄭板橋集題畫·籬竹》詩:“仍將竹作籬笆, 求人不如求己。”
上一篇:成語《民不聊生》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洞見癥結(jié)》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