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當頭棒喝》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當頭棒喝:dāng tóu bàng hè
詞源:宋·釋·道元《景德傳燈錄》:“一人行棒,一人行喝。”
詞由:古時候,有一個叫黃檗(bo)的,是傳佛的禪師。他身邊有許多弟子。他接待初來的人有一套規矩,就是先不問情由地當即給對方一棒,或者大喝一聲,而后提出問題,要對方不假思索地回答。而且,每提出一個問題時,都得當頭棒喝。他這么個古怪的做法,用意是考驗對方對佛教的虔誠和領悟的程度;是告誡對方一定要自己悉心去苦讀深究,弄清佛法的奧妙。自此以后,這種“棒喝”的傳教方法竟被佛門流傳采用了。
詞義:用棍棒當著頭敲擊或大聲喝斥。這是佛教禪宗禪師使人醒悟的兩套辦法。后比喻促人醒悟的嚴重警告,或受到突然的打擊。亦作“當頭一棒”、“棒喝”。
書證:宋·王安石《臨川集·答張奉議》詩:“思量何物堪酬對,棒喝如今總不親。”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四回:“這個笑話雖是斗趣,若教愚而好自用的聽了,卻是當頭一棒。真可猛然喚醒。”
上一篇:成語《當務之急》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形骸之外》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