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及鋒而試》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及鋒而試:jí fēng ér shì
詞源:《漢書·高帝紀上》:“信對曰‘項羽背約而王君王于南鄭,是遷也。吏卒皆山北之人,日夜企而望歸,及其鋒而用之,可以有大功。’”
詞由:秦末項羽在攻下咸陽后,自立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建都在南鄭。劉邦到了南鄭,他的部下大多數是山北人,都想回老家去。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問他有什么好的辦法可以立穩足跟,打敗項羽。韓信說:“你現在被封為漢王,在南鄭這個地方為王,實際上是項羽處罰你。你部下都是山北人,想回家。你現在就利用部下這種情緒,向北進軍。部下聽說你要往東進軍,個個都會奮勇而進。這樣,你就可以打開局面,收到很大的效果。困守在南鄭不是個好辦法。”
詞義:趁鋒利的時候使用它。及:趁,當;鋒:鋒利,這里指士氣高漲的時候;試:用。原指乘士氣高漲的時候使用軍隊,后用來比喻乘有利的時機行事。
書證:魯迅《兩地書·五》:“此后自當避免些無須必踐的荊棘,養精蓄銳,以待及鋒而試。”
上一篇:成語《及時行樂》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反求諸己》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