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孫宜君
敘事長詩。作者阮章競。作者于1949年春開始創(chuàng)作,幾易其稿,在年底改畢。《人民文學》1950年第6期發(fā)表了《漳河水》的修改稿。新華書店1950年9月初版單行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3年1月重印第1版。這首長詩除小序外,共分“往日”、“解放”、“長青樹”三個部分。它敘述的是三個婦女翻身解放的故事。作者以真摯強烈的感情,樸素生動的筆調,描繪了荷荷、苓苓、紫金英三個婦女的悲慘命運和她們逐漸覺醒、走向反抗斗爭的性格。在舊社會,她們有著共同的悲慘遭遇,在封建禮教的壓迫下,荷荷嫁給了個“光禿禿的腦殼長毛臉”的富農老頭子,受盡欺凌。苓苓嫁了個信奉“娶來媳婦買來馬,任我騎來任我打”的丈夫,經常挨打。紫金英的命運更慘,嫁了個“常病身”。丈夫死后,她拖著孤兒過著凄涼的日子。共產黨、毛主席“領導把天地重安”后,“婦女飛出鐵籠來”。荷荷離了婚,自己找了心上人,而且“當了領導人”;苓苓改造了男人二老怪,自己也到互助組參加勞動;紫金英身上封建枷鎖壓得最重,在大家的啟發(fā)教育下,她也決心“支起腰桿挺起身,靠自己勞動作自由人”。長詩通過這三位不同性格的勞動婦女在新舊社會中婚姻愛情不同遭遇的對比,說明了封建制度是造成婦女悲劇的根源,歌頌了使婦女翻身解放的新社會,表現(xiàn)了婦女為取得人格獨立所走的道路。這樣,長詩中三個婦女的形象就生動地概括了千百萬農村婦女新舊社會的不同命運,增強了人物的典型意義。這首敘事長詩思想內容的深刻之處,就在于它揭示了婦女爭取幸福、解放的斗爭與社會政治、經濟變革之間的關系。在藝術方面,《漳河水》也取得了突出成就。首先,熔敘事和抒情于一爐。詩中隨著故事的敘述開展,詩人的感情也隨之波瀾起伏,在敘事告一段落時,作者抒發(fā)了心底的感情,順理成章,貼切自然;有時在敘述故事過程中,扣住特定時間、環(huán)境和人物的關系,詩人愛憎感情情不自禁地噴薄而出,“情”與“事”融為一體,情真意切。其次,注意人物刻畫,特別是注意人物心理感情狀態(tài)的揭示。詩中出現(xiàn)的幾個主要人物,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征,而尤以紫金英和二老怪的形象最為鮮明。再次,吸收古典詩詞尤其是民歌的營養(yǎng),并加以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作者汲取了我國古典詩詞的比興手法,又結合太行山一帶的風土人情,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于詩中,形成了長詩一個重要特色:生動的民歌基調與精練含蓄的語言結合,濃厚的生活氣息、地方色彩與雋永的詩情畫意結合。《漳河水》不僅是阮章競詩作的代表,也是我國新詩中難得的藝術珍品。
上一篇:林道立《漫漫旅途上的獨行客》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林道立《瀟灑的你》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