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南箕北斗》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南箕北斗:nán jī běi dǒu
詞源:《詩經·小雅·大東》:“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維南有箕,載翕其舌;維北有斗,西柄之揚。”
詞由:周朝時,對諸侯各國的壓榨極為嚴重,苦于勞役,窮于賦稅。朝廷的貴戚吃得好、穿得好,可諸侯各國呢,天冷了,人們還穿著麻織的鞋子干繁重的勞動。有什么辦法呢?訴之于天,好象天老爺也不同情,更談不到有什么幫助了。箕星象簸箕,可是不可以簸揚糠秕;斗星象盛灑的斗器,可也不可以挹酌酒漿。倒是相反,到了秋天,箕引它下面兩顆星,就象要把這兩顆吞噬掉;斗星的柄向西,就象要把東方的諸侯各國挹取而去。老天爺也象幫助周朝來搜刮窮困的老百姓。
詞義:夏秋之間,箕斗二星都在南方,這時,箕南而斗北。箕:星宿名,形狀象簸箕;斗:星宿名,形狀象酒斗。箕不簸揚,斗不盛酒,比喻有名無實。
書證:《魏書·李崇傳》:“今國子雖有學官之名,而無教授之實,何異兔絲燕麥,南箕北斗哉!”
上一篇:成語《南冠楚囚》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卿卿》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