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名作《鄧友梅·煙壺》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作者簡介 (見 “在懸崖上”條)
內(nèi)容概要 鼻煙是明朝萬歷九年被利馬竇帶進中國的。隨著鼻煙的流行,我國匠人結(jié)合自己民族工藝傳統(tǒng)大大發(fā)展了鼻煙壺的制造藝術(shù)。煙壺中有一種做法叫“內(nèi)畫”,是在透明的瓶子內(nèi)壁畫出的。到本世紀初,北京一帶有名的內(nèi)畫師就有了四位,烏長安就是其中之一。烏長安原名烏世保,是個落拓的八旗子弟,靠祖上留下的一點地產(chǎn)幾箱珍玩過日子。有一回端王府出堂會,他唱了一段單弦助興。端王聽得高興,便賞他到專為鎮(zhèn)壓洋鬼子建立的虎神營當差。烏世保從不會舞槍弄棒,又生性懦弱膽怯,他被王爺?shù)馁p賜嚇得魂不附體,稱病推辭了。第二年,八國聯(lián)軍攻占了北京。虎神營被解散,端王也被發(fā)配邊疆。轉(zhuǎn)來年和議談成。九月初九烏世保約了壽明等幾個朋友去天寧寺燒香。歸途中壽明被車撞了,反遭乘車人打罵。烏世保見車上官員是自家贖身奴才徐煥章,便劈頭蓋腦教訓了他一頓。按大清律,奴才贖身后雖有做官資格,但仍保持主奴名分。那徐煥章盡管投靠東洋人做了官,連半個眼都瞧不上烏世保,但在大街上又不好發(fā)作。只得連聲賠罪。過了幾天,烏世保忽然被刑部大堂抓走了,罪名是曾報效虎神營。他被上了四十斤大鐐押進了死囚牢。烏世保入獄不久,徐煥章來到烏家。他向烏大奶奶保證一定要把大爺營救出來。烏大奶奶把變賣家財?shù)禺a(chǎn)的錢都交給徐煥章。過些時烏世保的死刑免了。他被換到個普通牢房。和烏世保同牢的有兩個人。一個是因偷國庫里銀子被抓進來的庫兵,一個是做內(nèi)畫和燒“古月軒”瓷器的藝匠聶小軒。聶師傅前一陣燒了套胡茄十八拍寫意畫煙壺,被載九爺買去。九爺越看越愛,怕聶小軒再燒出一套他那套就不值錢了,便傳來聶小軒想告訴他以后不要再燒這種煙壺,恰巧那天他又有急事要出去,便吩咐下人把聶小軒藏起來。聶小軒就這樣進了監(jiān)牢。共同的患難生活使同牢的三人成了朋友。牢房里閑得心焦,烏世保就請聶小軒教他畫煙壺內(nèi)畫。一日壽明來探監(jiān),告訴烏世保他的官司都是徐煥章搞的鬼。他說他正在積極活動,很快就會救出烏世保。聶小軒見烏世保聰明好學,又有希望很快出獄,就決定把燒古月軒的技藝教給他。“古月軒”是明末學士胡學周發(fā)明的。聶小軒是他第七代孫的女婿。當初岳父招婿傳藝,怕日后女兒的婚事有變,便把“古月軒”技藝分作兩半,配料畫圖教給聶小軒,燒窯看火教給自己女兒。聶妻不久前死于八國聯(lián)軍的炮火,所幸的是她已把手藝傳給了女兒柳娘。聶小軒如今吉兇未卜,他深恐這門手藝會斷在自己手里,就希望烏世保能把這門手藝接過去。烏世保跟著聶小軒學了不到一個月就被放了。出獄那天,聶小軒交給他一對包金手鐲,叫他以此為信物去見柳娘。烏世保出了監(jiān)獄卻無家可歸。妻子已去世,兒子被奶媽領(lǐng)走,宅子也被賣了。沒奈何便投到一個小客店里。店主發(fā)現(xiàn)他有一個畫著內(nèi)畫的鼻煙壺,就出主意讓他賣掉煙壺得些錢救個急。第二天烏世保來到德勝門外的鬼市,恰遇到這兒來作古玩買賣的壽明。壽明幫烏世保找了個合適的店鋪住下,見他內(nèi)畫煙壺畫得不錯,就勸他以畫煙壺為生,并答應(yīng)幫他買料賣貨。烏世保出獄的第二天聶小軒就被九爺叫去了。按辛丑條約,清政府要派人上東京向日本政府賠罪,九爺是赴日特使的隨員。這天他拿著那套胡茄十八拍煙壺到肅王府商量給日本皇室送禮的事,正好徐煥章也在那里。肅王爺和徐煥章看見那么精美的煙壺都連聲贊賞。徐煥章為肅王爺出主意說不如按洋人的癖好找?guī)滋籽螽媮碜屚鯛斶x定了,叫聶小軒照著燒出來作為王爺送給日本人的禮物,王爺聽了十分高興。九爺回到府中就叫人傳來聶小軒,說要再買一套古月軒煙壺,要聶小軒回去先燒個樣品來。烏世保第一次靠畫煙壺的手藝掙了幾十兩銀子,心里非常高興。這天壽明給烏世保帶來三百兩銀子,告訴他是和他同牢的庫兵轉(zhuǎn)送給他的。那庫兵已被判了死刑,他托人轉(zhuǎn)告烏世保千萬把聶師傅的手藝傳下去。烏世保感動得淚流滿面。過了幾天壽明陪烏世保去看望柳娘,沒想到來開門的竟是聶小軒。聶家父女聽說烏世保已家破人亡,就請他到家里來住。烏世保便搬到聶小軒家,正式拜師學藝。壽明見烏世保和聶家父女相處和睦融洽,就有心為烏世保和柳娘作媒,雙方心中原已有意,一說即合,都極愿作親。轉(zhuǎn)眼到了中秋。聶小軒指導(dǎo)烏世保試燒的煙壺出了爐。聶小軒便揣著到九爺府上檢驗。九爺給他一卷畫稿,要他照著去燒,并給了他三百兩定錢。聶小軒出來路過天橋,碰到壽明。兩人展開那卷畫稿一看,都愣住了。畫稿上畫的是挎刀的日本武士,背景都是北京的實景。聶小軒只感到眼前發(fā)黑。回到家里,聶小軒要烏世保自己出稿畫一套煙壺。烏世保設(shè)計了一套梅蘭竹菊四君子壺圖,10天以后煙壺燒出來了,聶小軒看了連連點頭。這天晚上聶小軒找出一把利斧要剁下自己的手,被柳娘發(fā)現(xiàn)奪下斧子。聶小軒對柳娘和烏世保說他不能畫那種凌辱陵廟的煙壺,可九爺說過燒不出煙壺就要他的手。兩人勸聶小軒再去求求九爺換個畫稿。聶小軒來到九爺府上,九爺不見。出來走到云居寺,正碰上九爺?shù)能嚕櫺≤帞r住車要退畫稿和定銀,九爺不允。他便幾步?jīng)_到車前,把手伸到車輪下邊。九爺?shù)能噺乃稚宪埩诉^去。第二天一早,柳娘作主請來壽明為她和烏世保行了婚禮。爾后夫妻倆便同聶小軒一起投奔三河縣烏世保的奶媽去了。從此以后,烏世保改名烏長安,以畫內(nèi)畫煙壺為生。兩口子為了保存古月軒這門手藝,每年還燒它三窯兩窯,但既不署名也不謀利。
作品鑒賞 生活的美是多方面的。民風、習俗、人情、世相,皆有美的因素可拮取。鄧友梅的一組表現(xiàn)北京市民生活的“清明上河圖”式的系列小說便充溢著濃郁的民俗風情之美。中篇《煙壺》就是其中的一篇。小說以一個小小的煙壺為紐帶,牽動了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工匠藝人三教九流各色人物,以“壺里乾坤”映照出大千世界,描繪出清末時期的眾生世相。小說的民俗美首先表現(xiàn)在一組獨特的帶有民俗味的人物形象身上。作者從民俗學的角度楔入,在風俗世態(tài)中刻畫出人的靈魂。小說中人物各自的命運、性格,人物之間的關(guān)系都是圍繞著頗具民俗色彩的煙壺展開的。落拓的八旗子弟烏世保從畫煙壺內(nèi)畫走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道路。盡管他依然留戀昔日的寄生生活,但他以自畫煙壺第一次掙錢時的那種喜悅心情,標志著一個貴胄子弟勞動意識的覺醒。他雖是紈绔子弟,但也有“恥辱之心”,拒畫“八國聯(lián)軍占北京”那種有辱國格的煙壺,則標志著這個貴族后裔愛國意識的覺醒。身懷絕技的民間藝匠聶小軒因煙壺而身陷囹圄。他深恐自己的絕技失傳而在獄中把“古月軒”技藝教給了烏世保。僥幸出獄后他拒制有辱國內(nèi)容的煙壺而自傷其手,顯示了一個民間藝匠樸素而高尚的情操和寧折不彎的民族氣節(jié)。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深得中國傳統(tǒng)小說的精華,他往往不作靜態(tài)的心理剖析,而是在情節(jié)的進展中靠細節(jié)、行動和對話來作動態(tài)的描寫。比如顢頇而又暴戾的王公貴族九爺?shù)男蜗螅髡咄怀霰憩F(xiàn)了他“愛惹漏子看熱鬧的性情和玩世的卑俗氣。通過趕百羊大鬧茶館,戲弄化緣的了千和尚,拋擲煙壺玉器逗弄洋狗,逼聶小軒燒煙壺用“買人”和“買手”這種逗樂方式等一系列細節(jié)和行動的描寫,活脫脫畫出了這個老少爺聲色犬馬、飛揚拔扈的人物相。作者還塑造了美麗能干、俠膽義腸的柳娘,善良忠厚而又精于世故的壽明,陰險毒辣又媚態(tài)十足的徐煥章,這些人物雖著墨不多,但都形神畢肖、聲態(tài)并作。小說中這些富有光彩的人物形象,帶著北京的歷史煙塵和世俗色彩進入文學畫廊,給當代文學畫廊增添了一組獨特的不可多得的藝術(shù)形象。小說的民俗美還表現(xiàn)在它從獨特的角度,通過典型的帶有濃厚北京風味的風俗人情的描寫,反映出清末北京城特有的習俗風貌。北京是座千年帝都,歷史和文化的積淀極為豐厚。作者善于挖掘這座寶藏,將風物志、歷史學、經(jīng)濟學等知識和世俗人情熔為一爐,描繪出頗見力度和深度的風俗畫卷。在作者筆下我們可以看到驕奢淫逸的王府大宅、無理可喻的監(jiān)獄大堂、各色人等雜處的飯莊茶館、尚存幾分古風的偏僻小店、德勝門外燈火如豆、人影憧憧的鬼市、崇文門外磁器口蒜市口熱鬧的盂蘭盆會。所有這些連綴成一幅清末北京特有世態(tài)圖,使讀者從中領(lǐng)略到活靈靈的民俗美。別有韻味的語言也是構(gòu)成小說民俗美的要素。鄧有梅的語言在新時期作家中是頗見功力的。小說所用的語言是經(jīng)過提煉加工的純正的北京口語,樸素、淳厚、洗練、爽脆,帶有濃郁的地方風味。小說中人物語言極富個性。如烏世保、聶小軒、庫兵三人在獄中的對話、壽明和吳慶長在茶館的對話、聶小軒與女兒柳娘商量婚事的對話等,無不個性鮮明,活畫出人物的性格、身分、秉性、心理。小說的敘述語言也很有特色。如烏世保在大街上痛斥徐煥章時作者對圍觀群眾的夾敘夾議就極有京味。京味人物、京味風物和京味語言,建構(gòu)了小說的民俗美。它與時代精神相交織,從“壺里乾坤”折射出愛國主義光輝,激蕩著社會歷史風云,使作品具有了更深厚的內(nèi)涵。《煙壺》的問世,標志著作者從《話說陶然亭》開始的民俗小說創(chuàng)作跨入了新的里程。
上一篇:《遇羅錦·一個冬天的童話》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下一篇:《鄧友梅·追趕隊伍的女兵》原文|主題|賞析|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