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割雞焉用牛刀》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割雞焉用牛刀:gē jī yān yòng niú dāo
詞源:《論語·陽貨》:“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詞由:孔子的學生子游在武城做宰官。他用禮樂教育百姓,當地的平民都能彈琴唱歌。有一天,孔子帶著學生來到武城,聽到悠揚的琴瑟歌唱之聲,微笑著說:“這么個小地方,何必用這個教化百姓。真好比割一只雞,何必用那殺牛的大刀呢!”子游聽了孔子的話回答說:“以前老師您對我們說過:身處高位的君子,學習道理,就能愛人。身居下位的小人,學習道理,就容易差遣。照此說來,不管地位高下,都應該學習道理。”孔子聽了,看看站在身旁的眾位學生說道:“你們聽見了嗎?子游的話說得有道理。我剛才說的‘割雞焉用牛刀’那番話,不過是跟他開開玩笑而已。”
詞義:殺雞何必要用宰牛那么大的刀。比喻大材小用或小題大作。
書證: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回:“呂布背后一人高聲出曰:‘割雞焉用牛刀?’不勞溫侯親往。吾斬眾諸侯首級,如探囊取物耳。”
上一篇:成語《前無古人》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勞而無功》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