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秦報韓是什么意思
【典源】《史記·留侯世家》:“留侯張良者,其先韓人也。……秦滅韓。良年少,未宦事韓。韓破,良家童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為韓報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韓故。良嘗學禮淮陽。東見倉海君。得力士,為鐵椎(chui) 重百二十斤。秦始皇東游,良與客狙擊秦始皇博浪沙中,誤中副車。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賊甚急,為張良故也。”《漢書·張良傳》亦載。
【今譯】 漢留侯張良 (字子房),先代是戰國韓國人,祖父、父親都曾為韓相。秦滅韓,張良年少,還未在韓國做官。韓亡后,良有家童三百人,弟弟死了不埋葬,因為祖父、父親五世相韓,故而以全部家財尋求刺客刺秦始皇,為韓報仇。張良曾在淮陽學習禮法,于是東去見倉海君,在那得到一名力士,可以使重一百二十斤的鐵槌。秦始皇東游,張良與力士在博浪沙狙擊始皇,可惜誤中副車。秦始皇大怒,在天下大搜捕,火急捉拿刺客,就是要捉捕張良他們。
【釋義】 后以此典表現志士決心舍家亡身,報國復仇的氣概。
【典形】 報韓、博浪椎、滄海金椎、滄海君、椎飛博浪、椎秦、椎秦壯士、奮一椎、擊暴秦、驚博浪、沙椎、沙中客、一擊車中、張良椎、博浪飛椎、椎博浪、博浪力士、祖龍一擊、副車不中、擊副車、中副車、博浪金椎、子房椎、博浪擊。
【示例】
〔報韓〕 唐·駱賓王《詠懷》:“寶劍思存楚、金椎許報韓。”
〔博浪椎〕 清·吳偉業《又詠古》之五:“惜哉博浪椎,何如圯橋屨。”
〔滄海金椎〕 清·王夫之《讀指南集》之二:“滄海金椎終寂寞,汗青猶在淚衣裳。”
〔滄海君〕 北周·庾信《擬詠懷》之十三:“惜無萬金產,東求滄海君。”
〔椎飛博浪〕 明 · 張煌言《追往》:“椎飛博浪沙先起,弩注錢塘潮亦停。”
〔椎秦〕 唐·李白《經下邳圯橋懷張子房》:“子房未虎嘯,破產不為家。滄海得壯士,椎秦博浪沙。”
〔椎秦壯士〕 清·歸莊《讀鄭所南心史》之七:“椎秦壯士魂猶毅,復楚孤臣骨未枯。”
〔奮一椎〕 清·沈紹姬《詠古》:“為報韓仇奮一椎,副車雖誤亦雄哉。”
〔擊暴秦〕 清·秋瑾《感懷》:“摶沙有愿興亡楚,博浪無椎擊暴秦。”
〔驚博浪〕 宋·錢惟演《始皇》:“已覺副車驚博浪,更攜連弩望蓬壺。”
〔沙椎〕 清·黃景仁《荊軻故里》:“市筑憐同伴,沙椎付后生。”
〔沙中客〕 清·米漢雯《滿江紅》:“嘆一般,有志事無成,沙中客。”
〔一擊車中〕 元·陳孚《博浪沙》:“一擊車中膽氣豪,祖龍社稷已動搖。”
〔張良椎〕 宋·文天祥《正氣歌》:“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
上一篇:夢游華胥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楚囚南冠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