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鑿壁偷光》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鑿壁偷光:zuò bì tōu guāng
詞源: 《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勤學而無燭, 鄰居有燭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 以書映光而讀之。”
詞由: 西漢時有個大學問家名叫匡衡。他小時候家里很窮, 想上學卻沒有錢, 也買不起書, 只得想辦法向別人求借書來讀。那時候, 書是非常貴重的, 有書的人是不肯輕易借給外人的。匡衡就給藏書人家打短工, 不要工錢, 只求借幾本書來讀??锖忾L大后,他成天下地干活,很少時間看書。于是他想利用晚上多看些書,可家里連蠟燭都買不起??锖庹秊榇税l愁的時候, 有一天,他突然看見隔壁鄰居家的燈光從壁縫里透過一線光亮來, 便高興地把壁縫鑿大一些, 自己就借著透過來的燈光看書。他年輕時就是這樣勤學苦讀的。
詞義: 鑿穿墻壁, 借光讀書。形容勤學苦讀。
書證: 元·鄭廷玉 《金鳳釵》 第一折:“我看書, 如匡衡鑿壁;我受貧,如韓信乞食。”魯迅 《且介亭雜文·難行和不信》: “一個說要用功, 古時候曾有‘囊螢照讀’‘鑿壁偷光’的志士?!?
上一篇:成語《兇年饑歲》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刻畫無鹽》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