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習俗移人》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習俗移人:xí sú yí rén
詞源:《晏子春秋·雜上二三》:“嬰聞之,君子居必擇鄰,游必就士。擇居所以求士,求士所以辟患也。嬰聞汨常移質,習俗移性,不可不慎也。”
詞由:曾子跟著孔子到了齊國,齊景公聘請為下卿,曾子沒有接受。曾子在要離開齊國的時候,晏子為他送行,說:“我是用禮物送行呢,還是說句話為你送行呢?”曾子說:“請你贈言送行吧。”晏子說:“我聽人們這樣說過:一個有道德的人,他是選擇好的鄰君才住下來的,到外面去游玩,其實是為了尋找有學識的朋友,求這樣的朋友可以經常開導自己,使自己能避開禍害。我認為事物反常了就改變本質,社會習俗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品性,這是不可以不慎重考慮的啊!”
詞義:社會風俗、生活習慣可以改變人的品性。移:改變;人:指人的本性、品性。
書證:漢·楊惲《報孫會宗書》:“安定山谷之間,昆戎舊壤,子弟貪鄙,豈習俗之移人哉!”清·夏燮《〈中西紀事〉后序》:“嗟嗟,習俗移人,賢者不免;是非所判,行路皆知!”
上一篇:成語《乘虛而入》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云雨巫山》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