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乘虛而入》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乘虛而入:chéng xū ér rù
詞源:《資治通鑒·唐紀》:“李愬言于李祐曰:‘蔡之精兵皆在洄曲及四境拒守,守州城者皆羸老之卒,可以乘虛直抵其城。’愬然之。”
詞由:公元816年,唐憲宗派李前去討伐蔡州之亂。當時淮西節度使吳元濟盤據蔡州,不但為非作歹,而且為謀不軌;唐王朝管不了他,儼然是一個獨立王國。李愬到了淮西前線,打算智取而不用強攻的辦法。這樣,每抓到一個蔡州的俘虜,他都親自詢問,以便了解吳元濟的實力和軍事部署。等到吳元濟的情況全部掌握以后,就要制訂奪取蔡州的方案。從吳元濟那里投降過來的李愬獻計說:“吳元濟的精銳部隊都在洄曲和四周邊境,守蔡州城的都是老弱殘兵,可以乘蔡州城里兵力空虛的時候去奪取它。”李愬采納了李祐的意見。
詞義:趁著對方沒有防備而處在空虛的時候,打了進去。乘:趁著;虛:空虛。書: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四回:“今曹操東征劉玄德,許昌空虛,若以義兵乘虛而入,上可以保天子,下可以救萬民。”
上一篇:成語《義無反顧》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習俗移人》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