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龍章鳳姿》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龍章鳳姿:lóng zhāng fèng zī
詞源: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嵇康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劉孝標注:“康別傳曰:‘康長七尺八寸, 偉容色, 土木形骸,不加飾厲, 而龍章鳳姿, 天質自然。正爾在群形之中, 便自知非常之器。’”
詞由: 嵇康是三國時候的人, 有名的文學家、思想家, 是竹林七賢之一。長得魁偉, 有蛟龍的風度, 鳳凰的姿容, 天生的一表人才。看到他的人都說:“嵇康的風度真是高雅, 蕭蕭肅肅, 爽朗清舉。”他的為人, 就象孤立在巖崖上的松樹。他不滿當時掌握政權的司馬氏集團,遭鐘會構陷而為司馬昭所殺害。
詞義: 蛟龍的文采, 鳳凰的姿容。章: 文采。比喻人品出眾, 文才超群。
書證: 清·袁枚《隨園詩話》卷十四:“唐李揆自負才望; 嘲人云:‘龍章鳳姿士不見用; 獐頭鼠目乃欲求官耶?’”
上一篇:成語《鹿門采藥》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一之謂甚》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