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不識時務》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不識時務:bù shí shí wù
詞源: 《后漢書·張霸傳》:“時鄧騭當朝貴盛, 聞霸名行, 欲與為交,霸逡巡不答。眾人笑其不識時務。”詞由: 東漢時, 有個人名叫張霸,字伯饒。他為人正直, 勤奮好學,通曉《春秋》, 博覽五經, 在當時很有才名。許多名士都慕名來與張霸交往。漢和帝永元年間, 張霸在擔任會稽太守時, 皇后的哥哥虎賚中郎將鄧騭羨慕他的聲名, 想與他結交朋友。但張霸猶豫不決, 不給答復。大家都笑他不識時務。一
詞義: 認不清當時形勢。時務: 當前的重大事情或客觀形勢。有時亦指不知趣。
書證:《三國志·魏·崔琰傳》:“有所不堪者, 魯國孔融”注引張璠《漢記》: “是時天下草創, 曹 (操) 袁(紹) 之權未分,(孔) 融所建明,不識時務。”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四回: “孔明曰: ‘亮不笑別人,笑子敬不識時務耳,’”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徐老仆義憤成家》:“那阿寄又不達時務,遇著徐言弟兄行事有不到處, 便苦口規諫。”
上一篇:成語《不恥下問》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不違農時》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