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萬全之策》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萬全之策:wàn quán zhī cè
詞源: 《三國志·魏志·劉表傳》:“故為將軍計者, 不若舉州以附曹公, 曹公必重德將軍; 長亭福祚,垂之后嗣, 此萬全之策也。”
詞由:東漢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與袁紹在官渡兩軍相持不下。袁紹派人向劉表求援。劉表企圖保存實力, 坐山觀虎斗。劉表的部下韓嵩、劉先等人另有見解, 他們勸告劉表說:“亂世出英雄, 將軍如想有大的作為,那就應乘機大干一番。不然, 您在曹操和袁紹二者之間,必須選擇一方去歸附。否則, 不管那一方勝了對您都不利。從目前情況看,曹操取勝的可能性大。將軍不如把荊州的全部兵馬歸附曹操。這樣,曹操一定非常看重您,您就能永享富貴,福澤后代。這可謂是萬全之策。”劉表優柔寡斷,結果曹操果然滅了袁紹,接著就派兵進攻劉表病死,其子劉琮投降了曹操。
詞義:絕對安全,可靠的辦法。策:計謀、辦法。
書證: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二回:“必思一萬全之策,方可無虞。”
上一篇:成語《一誤再誤》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三豕涉河》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