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yù jiā zhī zuì , hé huàn wú cí
詞源: 《左傳·僖公十年》:“不有廢也,君何以興?欲加之罪,其無辭乎?”
詞由:晉獻公死后,晉國的大夫里克先后殺了公子奚齊和公子卓以及大夫荀息。新君晉惠公繼位后又把里克殺了。在殺里克之前,晉惠公派人對里克說:“沒有你,我就不可能當國君;盡管這樣,你連殺兩個國君一個大夫,做你的國君,不是很困難嗎?”里克說:“我不殺兩君一大夫,你怎么能當國君?要給一個人加上罪名, 豈能找不到借口么?”
詞義: 要想加罪于人, 何愁沒有借口。欲:要; 患:憂愁, 擔心; 辭:言辭, 這里指借口。現常指隨便找借口誣陷人。
書證: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十回: “那出參的考語, 正是‘欲加之罪, 何患無辭’。”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七章:“‘可是, 老徐, 李自成沒有什么罪名, 咱們收拾了他, 對別人怎么說呀?’‘欲加之罪, 何患無辭!’”
上一篇:成語《樗櫟庸材》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欲罷不能》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