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斑駁陸離》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斑駁陸離:bān bó lù lí
詞源: 屈原《離騷》:“紛總總其離合兮, 斑陸離其上下?!?/p>
詞由: 屈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浪漫主義詩人。他的代表作《離騷》,也是我國古代第一首長篇抒情詩,共三百七十多行, 二千四百余字。在這首長詩中,詩人以美麗的比喻,奇幻的神話, 豐富的想象, 熾熱的感情, 敘寫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訴說了自己受腐朽邪惡勢力嫉妒、排擠的政治遭遇, 痛斥了楚國貴族統治集團昏庸腐敗,禍國殃民的罪行。詩中有這樣兩句話:“紛總總其離合兮, 斑陸離其上下?!币馑际钦f: 那聚集而來的云霓忽離忽合, 又被風吹得忽上忽下。這是詩人馳騁想象,在幻想中飛越天界所看到的景象。詞義: 色彩雜亂無序。斑駁: 顏色錯雜; 陸離: 參差紛繁, 不一致。形容色彩多而雜。
書證: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古瓶》:“其旁有磁瓶二, 銅器一。器大可合抱, 重數十斤, 側有雙環, 不知何用, 斑駁陸離, 瓶亦古?!?
上一篇:成語《攬轡澄清》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斗酒百篇》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