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屢見不鮮》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屢見不鮮:lǚ jiàn bù xiān
詞源:《史記·酈生陸賈列傳》:“一歲中往來過他客, 率不過再三過,數見不鮮, 天久慁公為也。”
詞由: 陸賈在楚漢相爭中為劉邦立了不少功勞, 官至太中大夫。劉邦死后, 他辭職回家。陸賈有五個兒子, 都長大成人時, 陸賈便把家財分給他們, 帶著十多個侍從出去游玩。他對兒子們說:我出去游玩會經常回來, 你們要供應我和隨從的酒飯; 十天輪流一次, 不能對我不恭。如果我死在輪到的一家, 那我的寶劍、車騎、隨從就歸這一家。陸賈叮囑兒子說:我一年中到你們家要好幾次, 可以說是常來常往。每次來你們都要有新鮮的食物待我, 可不能因為經常來就討厭啊!
詞義:因為常見就惹人討厭。屢:多次,經常;鮮:新鮮,新奇。比喻多次看見就不覺得新奇了。
書證:清·顧炎武《日知錄》“‘數見不鮮’,意必秦時人語,猶今人所謂常來之客不殺雞’也。”魯迅《略談香港》:“第二條是‘搜身’的糾葛,在香港屢見不鮮。”
上一篇:成語《盡善盡美》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山雞舞鏡》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