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人莫予毒》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人莫予毒:rén mò yú dú
詞源:《左傳·宣公十二年》:“及楚殺子玉,公喜而后可知也,曰:‘莫余毒也已。’ ”
詞由:春秋時,晉、楚兩國為了爭奪諸侯領導權,爆發了歷史上有名的城濮之戰。楚軍主帥子玉能征慣戰,善于帶兵,一直是晉軍的最大威脅。但由于晉文公在政治上占了優勢,又采用了靈活的戰略戰術,使楚軍陷入了孤立的處境之下,結果,終于打敗了楚軍。子玉率領殘兵敗將回國,走到連谷,因沒有等到楚王的赦令,就自殺了。晉文公得知子玉自殺的消息,高興地說:“從今以后,再也沒有人傷害我了。”
詞義:沒有誰來傷害我。莫:沒有誰;予:我;毒:危害。形容勁敵已被消滅,威脅已經解去。
書證:章炳麟《致張繼·于右任書》:“長此不悟,縱令勢力彌滿,人莫予毒,亦乃與滿洲親貴等夷。”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七:“那種‘一人獨吞’、‘人莫予毒’的派頭,不過是封建主的老戲法,拿到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來,到底是行不通的。”
上一篇:成語《樂不思蜀》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人言可畏》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