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專橫跋扈》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專橫跋扈:zhuān héng bá hù
詞源:《后漢書·梁冀傳》:“帝少而聰慧,知冀驕橫,嘗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將軍也!’
詞由:東漢順帝皇后的哥哥梁冀,從小游手好閑。當了官后,為非作歹,十分殘暴。公元144年,順帝病逝,接著,即位才一年的沖帝又病死了。這時當上了大將的梁冀想操縱朝廷大權,便立了只有八歲的劉纘做皇帝,這就是漢質帝。質帝雖然年紀小,但卻十分聰慧,對于梁冀的言行多有見聞,深知他一味獨斷專行,蠻不講理。有一次,質帝在朝廷上當著文武大臣的面,指來梁冀說:“這是一個專橫跋扈、欺上壓下的將軍!”梁冀聽了十分惱恨,竟敢在當天便用毒藥藥死了質帝。
詞義:專斷蠻橫,蠻不講理,胡作非為。專橫:專斷橫蠻。跋扈:蠻不講理,為所欲為。
書證:毛澤東《關于赫魯曉夫的假共產主義及其在世界歷史上的教訓》:“……不能象赫魯曉夫那樣,破壞黨的民主集中制,專橫跋扈,對同志搞突然襲擊,不講道理,實行個人獨裁。”
上一篇:成語《不死之藥》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東方千騎》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