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寓言·黑潭龍》寓言賞析
黑潭水深色如墨, 傳有神龍人不識。潭上架屋官立祠,龍不能神人神之。豐兇水旱與疾疫, 鄉里皆言龍所為。家家養豚漉清酒, 朝祈暮賽依巫口。神之來兮風飄飄, 紙錢動兮錦傘搖; 神之去兮風亦靜,香火滅兮杯盤冷。肉堆潭岸石,酒潑廟前草;不知龍神享幾多,林鼠山狐長醉飽。狐何幸?豚何辜?年年殺豚將喂狐! 狐假龍神食豚盡,九重泉底龍知無?
——白居易《白氏長慶集》
白居易新樂府五十首,絕大多數“其辭質而徑,欲見之者易諭也;其言直而切,欲聞之者深誡也”(白居易:《新樂府·序》)。但其中不乏采用比喻、象征手法, 寄托深刻寓意的詩作, 這就是《黑潭龍》、《秦吉了》等。
從《黑潭龍》所敘的本事看,好象只是揭露、批判當時群眾祈龍求雨的迷信活動。據考證:唐憲完元和年間、終南山下萬年縣南六十里澄源夫人廟確有黑龍潭,元和四年春大旱,居民也確有祈龍求雨之舉。白居易在詩中對這種迷信活動進行了尖銳的諷刺。從“龍不能神人神之”、“朝祈暮賽依巫口”等詩句看, 白居易對神和巫都采取否定態度。即使僅從反對淫祀濫祭的角度看,這首詩也值得充分肯定。
但這首詩是另有深刻寓意的。這寓意, 白居易在小序中已指出:“疾貪吏也。”詩中的豚是比喻受人侵凌、任人宰割的勞動人民;林鼠山狐則比喻兇狠的貪吏。唐憲宗元和年間,朝廷和各地貪吏充斥, 比比皆是。白居易任左拾遺期間,就曾彈劾過貪吏于頔、裴均、王鍔等。收入《白氏長慶集》的這些奏狀, 與《黑潭龍》寫于同時,可以說是《黑潭龍》的最好注腳。
但這首詩的內涵實際上比“疾貪吏也”更為深遠。詩的前面說:“豐(一本作災) 兇水旱與疾疫, 鄉里皆言龍所為”;“末尾又說:“狐假龍神食豚盡, 九重泉底龍知無?”在這里,白居易諷刺的矛頭直指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皇帝。他一方面指責皇帝深居九重, 昏庸麻木,一方面卻又用“龍知無”的提法, 有意無意地為皇帝開脫。 這是由白居易處于人臣和諫官的地位所決定的。
由于“狐假龍神食豚盡”的現象,亦即貪吏用“朝廷”的名義對老百姓剝削侵凌無所不用其極的現象,在封建社會極為典型、極為普遍,這就使得這首詩成了概括封建社會官僚政治特征的一首優秀寓言詩。
這首寓言詩采取了通篇比喻的手法,但只有喻體,沒有出現本體。本體另在小序中點明。這就給了讀者以充分馳聘想象的余地,可以挖掘出更深的寓意。
作者在詩的主要篇幅中用“春秋筆法”表達自己的好惡,但到篇末,卻激于義憤,連續提出“狐何幸”、“豚何辜”“九重泉底龍知無”這樣一連串的質問,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愛憎感情,喚起了讀者的共鳴。
上一篇:《歐美澳寓言·鹿和馬》寓言賞析
下一篇:《歐美澳寓言·“死亡”宮廷》寓言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