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從長計議》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從長計議:cóng cháng jì yì
詞源:《左傳·僖公四年》:“初,晉獻公欲以驪姬為夫人, 卜之不吉,筮之吉。公曰:‘從筮。’卜人曰:‘筮短龜長,不如從長。且其繇曰:“專之渝,攘公之羭。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必不可。’弗聽。”
詞由:晉獻公準備把心愛的驪姬立為第一夫人,就去占卜一下。占卜的結果是不行。晉獻公并不死心,又去占筮。占筮的結果是可行。晉獻公說:照筮的結果辦。占卜的人勸他:“占筮中,象是長的,數是短的,有長有短,不如從長為好。況且所卜之辭是這樣說的:‘專一了是要變的,要除掉你的美德。一個香草一個臭草,香的容易消失,臭的不易除掉。’肯定是不行的。”可是晉獻公不聽,仍立驪姬為夫人。
詞義:放長時間慢慢商討、研究。從長:從于長時間,放長時問;計:商量, 商討;議:論議,研究。指不急于做決定。亦作“從長計較”。
書證:元·李行道《灰闌記》楔子:“且待女孩兒到來,慢慢的與他從長計議,有何不可?”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十九回:“少奶奶到了此時,真是無可如何,只得說道:‘公公婆婆,且先請進,凡事都可以從長計議。”明·馮夢龍《警世通言·況太守斷死孩兒》:“孤孀不是好守的,替邵氏從長計較,到不如明明改個丈夫,雖做不得上等之人,還不失為中等,不到得后來出丑。”
上一篇:成語《從容不迫》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令人發指》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