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窮困潦倒》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窮困潦倒:qióng kùn lǎo dǎo
詞源:唐·杜甫《登高》詩:“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dú)登臺(tái)。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亭濁酒杯。”
詞由: 《登高》詩大約作于唐大歷二年(公元767年)秋。這時(shí),杜甫已是衰年遲暮。詩人自安史之亂后不久,即棄官離開長(zhǎng)安、洛陽,以后就一直沒有去過。在遷居夔州(今四川奉節(jié))后,詩人由于生活艱苦困頓,鬢發(fā)早就白得象濃霜一樣,加上又患了肺病,體質(zhì)越來越差了。有一次,他抱病登上了當(dāng)?shù)氐母吲_(tái),面對(duì)蕭蕭落木的萬里悲秋,吊古傷今,寫了這首詩,表達(dá)了自己想借酒澆愁,可是近來因病又不得不停止舉杯的更為愁苦的心情。
詞義:貧窮困苦,頹傷失意。潦倒:失意,頹傷。
書證: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三章:“破了房縣,又有一些窮困潦倒而沒有出路的讀書人參加了他的義軍。”
上一篇:成語《秀而不實(shí)》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窮而后工》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