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養(yǎng)虎遺患》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養(yǎng)虎遺患:yǎng hǔ yí huàn
詞源:《史記·項羽本紀》:“楚兵罷食盡,此天亡楚之時也,不如因機而遂取之。今釋弗擊,此所謂‘養(yǎng)虎自遺患’也。”
詞由:楚漢相爭,勝負難決,不得已雙方才約定以鴻溝為界,鴻溝以東為楚,以西為漢。約成后,項羽就放棄戒備,帶兵東歸。漢王劉邦也正欲遵約收兵西歸,可是他的部下張良和陳平卻對劉邦說:“現(xiàn)在漢王有天下大半的土地,而各諸侯又歸附于你。現(xiàn)在楚軍已兵疲力盡,糧食又沒有了,正是天將亡楚之時,不如趁機把它消滅了。將來楚軍勢力恢復之后,我們就有危險,那就是把老虎養(yǎng)大了,給自己造成大禍害啊!”
詞義:養(yǎng)著老虎,留下禍患。遺:留下;患:禍患。比喻縱容壞人,給自己留下后患。
書證:《新編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下》:“若行這舉,真是養(yǎng)虎遺患,非謀之善也。”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十一章:“他非常恨陜西地方文武大員的糊涂無用,竟敢長期不明‘賊情’,養(yǎng)虎遺患。”
上一篇:成語《入室升堂》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出人頭地》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