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擲地有聲》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擲地有聲:zhí dì yǒu shēng
詞源: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孫興公作《天臺賦》成,以示范榮期云:‘卿試擲地, 要作金石聲。’”
詞由: 晉朝有一位文才出眾的名士叫孫興公, 名綽。有段時間, 孫綽在會稽 (今浙江紹興) 居住。他整天游山玩水, 訪古問跡, 寫了一篇頗為得意的《天臺賦》。有一天, 好友范榮期來作客, 孫綽使將這首賦請他過目, 并說道:“你可以試試,這篇賦扔到地上當發出金石的聲音。”范開始還開玩笑地說:“你這金石聲是什么音調?合不合節拍?”可當他認真讀下去時, 很快被吸引住了, 稱譽它確是一篇優秀的作品,而且每讀到鏗鏘響亮的佳句, 還要停下來贊嘆幾句。
詞義: 扔到地上會發出鏗鏘清脆的聲音。形容語言文字鏗鏘有力,也指才華之高。
書證:宋·王禹偁《小畜集》十六《重修北岳廟碑》:“慚非擲地之才, 有玷他山之石。”
上一篇:成語《探驪得珠》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斐然成章》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