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大相徑庭》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大相徑庭:dà xiāng jìng tíng
詞源: 《莊子·逍遙游》:“吾驚怖其言, 猶河漢而無極也, 大有徑庭,不近人情焉。”
詞由: 故事說的還是那個楚國人、當時出名的狂人陸接輿(見“大而無當”)。他不僅愛夸夸其談, 而且還發表過不少非常偏激的言論。莊子說: 如果將這些言論同當時的實際衡量、對照一下, 那就象山間的小路和住家的庭院那樣, 相距很遠很遠, 真是太不近于人之常情了。因此, 我聽了十分驚愕。
詞義: 小路大院, 相差太大了。徑: 小路。庭: 堂前的空地, 庭院。徑庭: 喻相差懸殊。后常比喻彼此之間的意見根本不同, 矛盾很大。原作“大有徑庭”。
書證: 魯迅 《集外集拾遺·田園思想》:“雖然結果一樣,其‘因’卻大相徑庭。”張天民《創業》:“倆人彼此都不理解, 感到有點扎根, 一家兄妹竟這樣大相徑庭。
上一篇:成語《大樹將軍》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大醇小疵》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