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大醇小疵》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大醇小疵:dà chún xiǎo cí
詞源: 唐·韓愈《讀荀子》:“孟氏,醇采醇者也。荀與揚, 大醇而小疵。”
詞由: 戰國時的荀卿和孟軻, 東漢時的揚雄,都是有名的儒家。荀卿對我國經籍的流傳, 有過很大的功績。可是載他的言論的《荀子》直到唐中葉以后, 楊僦才為它作注。韓愈對《荀子》頗有研究,寫了篇《讀荀子》的文章, 對荀卿、兼對孟軻、揚雄發表了評論的意見。他認為: 孟軻的學說象不雜水的酒, 沒有一些渣滓, 十分醇粹。荀卿與揚雄的學說也是很醇粹的,但都有點小毛病。
詞義: 大體上是純正的, 還有些小缺點。醇: 醇厚, 純正。疵:毛病,缺點。
書證: 宋·姜夔《白石詩說》:“不知詩病, 何由能詩?不觀詩法, 何由知病?名家者各有一病,大醇小疵,差可耳。”清·陳澧《與周孟貽書》:“知其有醇乎醇者,有大醇而小疵者也。”
上一篇:成語《大相徑庭》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天上石麟》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