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下筆成章》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筆成章:xià bǐ chéng zhāng
詞源: 《三國志·魏志·陳思王傳》:“善屬文, 太祖嘗試其文,謂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為論。下筆成章, 顧當面試。奈何倩人!’”
詞由: 曹植是三國時代杰出的詩人, 文思敏捷, 博學多才, 在少年時就嶄露出他的才能。有一次, 他父親曹操看了他的文章, 十分驚異, 竟然懷疑不是他自己寫的, 于是便把曹植叫來, 問道:“你的文章是那一個人代你寫的?”曹植跪下,干脆利落地回答說:“用嘴說出來就是話, 用筆寫下來就是文, 為什么要請人代筆呢。如果您不相信, 那就請父親當面試試。”曹操真的就叫他寫篇文章來看看, 曹植果然揮筆立成。
詞義: 一揮動筆就寫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 頃刻成篇。亦作“走筆成章”。
書證: 元·無名氏《凍蘇秦》第三折: “手執著毛錐, 指萬物走筆成章。”
上一篇:成語《三顧茅廬》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不可救藥》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