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標點符號的可此可彼性
假設一篇沒有標點符號的文章,由文字專家來打標點,由于各人的理解與表達文風的不同等原因,結果可能是每個人的標點都不完全一致。這說明標點符號具有可此可彼性即共通性,能夠靈活運用。有的地方可以用這個標點符號,也可以用那個標點符號,這樣就形成了文章標點符號的差異。
【例1】最使人惆悵的是她們的剛顯示給中國人民以她們“游龍”般的舞姿,因著她們祖國廣大人民的需求,她們又將在兩三天內“驚鴻”般地飛了回去!
(冰心《觀舞記》)
如果在例句中的“最使人惆悵的是”之后加上冒號或逗號,就會產生另外的兩種表述樣式。
①最使人惆悵的是:她們的剛顯示給中國人民以她們“游龍”般的舞姿,因著她們祖國廣大人民的需求,她們又將在兩三天內“驚鴻”般地飛了回去!
②最使人惆悵的是,她們的剛顯示給中國人民以她們“游龍”般的舞姿,因著她們祖國廣大人民的需求,她們又將在兩三天內“驚鴻”般地飛了回去!
這三種不同的標點方式效果是一樣的,不存在好與不好、對與錯的問題。
【例2】之一:
語法講的是結構對不對,修辭講的是表達好不好,邏輯講的是道理通不通。
之二:
語法,講的是結構對不對;修辭,講的是表達好不好;邏輯,講的是道理通不通。
這一例句中的之一、之二的文字一樣,標點不同,但是兩種標點法都是對的,也不存在意思的表達有差異的問題。
【例3】后來,在談話中毛澤東又泰然自若地說:“我很快就要去見上帝了,我已經收到了上帝的請柬。”基辛格說:“不要急于接受。”
(《布什夫婦1974—1975年在北京》
《家庭》雜志1989年第5期)
這一例句中“見了上帝了”后面用逗號是對的,但也可以改用句號,變成下面的樣式,因為“我很快就要去見上帝了”和“我已經收到了上帝的請柬”兩句話,從語法、意義上都是完整的,可以獨立存在。
后來,在談話中毛澤東又泰然自若地說:“我很快就要去見上帝了。我已經收到了上帝的請柬。”基辛格說:“不要急于接受。”
活用標點,句子的表達效果顯然是有區別的。例句中添加的冒號起到了提示作用,添加的逗號起到了停頓作用,這都能導引讀者提高注意的力度,回味句子的含義。活用的標點符號,可以改變句意的理解角度,拓展思維空間,從而賦予語言更為深刻的內蘊。問題在于如何結合句子含義,選擇最為恰當的標點符號,使作者的情感、思想得到最為貼切的表達。
標點符號的用法是多種多樣的。要善于變化,根據句意的要求,加上標點符號,往往產生極好的表達效果。我們要善于從中發現其中的規律,活妙運用。文章的曲意表達或者著意表達的內容,都可以借助標點符號來表達,不一定只能通過詞句來表達含義,尤其是逗號、問號、感嘆號、引號、冒號、破折號、省略號等標點符號,在文章中的重要地位要引起足夠的注意,用好標點符號,其實也是用好漢語言文字的一個重要環節,畢竟,標點符號是漢語言文字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標點靈活運用中,遇到拿不準的標點而感到“兩可”的情況,可以這樣處理:
可用頓號又可用逗號的地方,寧可用逗號;
可用逗號又可用分號的地方,寧可用逗號;
可用分號又可用句號的地方,寧可用句號;
可用問號或嘆號的地方,又可用句號的地方,寧可用句號;
破折號有用于注釋、引出下文、總結上文或插說的,如不會用就不用破折號,而用冒號、逗號或句號;
在可分可連的地方用句號可以,用逗號也可以,如果著眼于分就用句號,著眼于連就用逗號。
2.標點停頓的可升可降性
點號的作用主要是用來表示說話時的停頓。點號不同,表示的停頓時間長短、程度強弱就不一樣。按照其停頓時間的長短、程度的強弱可以分為四級:第一級是句號、問號、嘆號,這是句末點號,停頓的時間最長、程度最強;第二級是分號,第三級是逗號,第四級是頓號,所表示的時間最短、程度最弱。這四級關系可以用“大于”(>)符號表示如下:
句號(。)問號(?)嘆號(!)>分號(;)>逗號(,)>頓號(、)
這就決定了這些點號表示停頓語氣的可升可降性,即運用的靈活性。一個句子根據結構的需要、停頓大小的不同,用上不同等級的點號,區別是很清楚的。其中,句號、問號、嘆號是句末點號,比較容易把握。最易出錯、最難區別的是句中點號分號、逗號、頓號三者,這個問題本書將在這三種句中點號各自的用法中加以辨別和說明。
在結構復雜的句子里,有時用表示較大停頓的標點代替表示較小停頓的標點,即該用頓號的地方用逗號,該用逗號的地方用分號,該用分號的地方用句號。這就是標點的遞升用法。
【例1】當我說:“我愛你”。
小草正期待把陽光采集;
當我說:“我愛你”。
春天正悄悄在地平線生起。
(楊礫《給愛人》《知音》)
【例1】的分號應遞升為句號,因為前面已用了比分號停頓長的句號,且第一句和第三句的句號應放在引號內;如不改分號,就應該將第一行和第三行末尾的句號改為逗號,兩個“說”字后面的冒號刪除,變為:
當我說“我愛你”,
小草正期待把陽光采集;
當我說“我愛你”,
春天正悄悄在地平線生起。
這樣前后的標點才大小適中。
有時候,也可以依次遞降使用標點,就是說該用句號的降為分號,該用分號的降為逗號,該用逗號的降為頓號,這就是標點的遞降用法。
【例2】做,要靠想來指導;想,要靠做來證明;想和做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胡繩《想和做》)
這一例句可以改為如下標點,效果是一樣的:
“做”要靠“想”來指導,“想”要靠“做”來證明,“想”和“做”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這就是說,如果“做”和“想”的后面沒有逗號,那么分號就應改為逗號。這里為了強調主語“做”和“想”,在它們的后面用了逗號,所以在兩個分句之間就要用分號,這樣層次才清楚。
【例3】中國共產黨以滿腔的熱忱向中國國民黨、全國人民、全國各黨各派各界各軍提出徹底戰勝日寇的十大救國綱領。
(毛澤東《為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而斗爭》)
【例3】“各黨各派各界各軍”之間本來應該用三個頓號,但是由于“中國國民黨”和“全國人民”后面已用了頓號,所以就把“各黨各派各界各軍”之間的三個頓號遞減。因為頓號最小,遞減就只好略去不用標點了。
【例4】中國人的臉,不但可以洗、可以刮,可以丟、可以賞,可以爭、可以留,有時爭臉是人生的第一要義,甚至傾家蕩產而為之,也不為過。
(林語堂《臉與法治》)
這一例句中的標點無形中將“可以洗、可以刮,可以丟、可以賞,可以爭、可以留”六種平行主謂短語用逗號分成了三組,因為逗號比頓號大。同樣道理,可以改為以下樣式,意義是一樣的:
中國人的臉,不但可以洗、可以刮、可以丟、可以賞、可以爭、可以留,有時爭臉是人生的第一要義,甚至傾家蕩產而為之,也不為過。
“可以洗、可以刮”“可以丟、可以賞”“可以爭、可以留”是主謂短語,其間用頓號,主要是為了分清句子結構。
3.標點符號的形象運用
標點符號不僅能夠表達句子的停頓、說話的語氣,如果運用靈活得當,同樣能夠像語言文字一樣,直接表情達意、傳神狀物,形象地表現人們的感情色彩和思想意蘊,起到不同尋常的耐人尋味的表達作用,幫助我們準確、鮮明而且生動地表達細膩、微妙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增添藝術韻味,起到文字無法表達的獨特的修飾效果。可見,標點符號不僅具有語法功能,而且具有修辭功能。標點符號的修辭作用往往是通過對標點符號的靈活運用來實現的。
陳望道先生在《修辭學》一書中曾說道:“(標點符號)往往在用來調整音節的同時,還用來刻畫有關人物的語調神情;有時甚至主要不是用以調節音節,而是用來表示和顯示人物的腔調情態。”
著名電影演員黃宗英曾經精彩地藝術性地用標點符號對自己、對人生作了一番描述:“我不想給自己的生命打上‘.’,因為國家的改革大業還在繼續;我也不想在自己人生途中寫個‘……’,因為黨和政府支持我們,預定的目標正在實現;我更不想用死來向社會提出一個‘?’,因為改革的政策方針是明白無疑的。我只是劃一個‘;’,我過去在改革中做了一些工作,今后還要堅定地一項一項地做到底!”
美國有一青年寫的自傳只有三個標點符號:“——”“!”“。”,意思是“一陣橫沖直撞,落得個傷心自嘆,到頭來只好完蛋”。這一份以標點符號比喻自己消極頹喪的自傳,被心理學家巴爾肯知道后,把三個標點符號改成“、”“……”“?”,意思是鼓勵這位青年:“青年時期是人生路上的一小站,道路漫長,希望無邊,浪子回頭金不換,難道不應該奮發努力嗎?”這一改動使內容與形式形神兼備,寓意全出。那位青年深受教育,果真振作精神,勤奮努力,終于成才。
雨果是法國十九世紀的大文豪,當他寫完《悲慘世界》這部長篇巨著后,把稿子寄給出版商。過了一段時間,仍不見其書出版。雨果便寫了一封信給出版商,信內只寫了一個“?”意思是:“我的稿件收到了嗎?可以出版嗎?”出版商隨即回信,信內也只寫了一個“!”,意思是:“已收到稿件,寫得非常精彩!”不久,這部巨著面世了。這兩封由標點符號寫成的信,是世界上最短的信,卻是運用標點符號最巧妙的典范,也是作者和出版商心有靈犀的表現。
4.標點符號的比喻意義
許多作家巧妙運用標點符號的形狀來作比喻,從而使標點符號具有了修辭意義。
【例1】左邊那幾個較年青的同伴卻挺著胸膛,立得筆直,像一個個驚嘆符號一般。
(巴金《滅亡》)
【例2】抬眼望去,似乎路燈也閃爍成了一串省略號。
(《安徽日報》1990年6月28日)
【例3】她的眉還是那般濃,像一個倒臥的括號,很恰當地把眼泡給括起來。
(《奔流》1982年第5期)
【例4】不料沒有槍桿的人,胡子都生不像樣,又稀又軟,掛在口角兩旁,像新式標點里的逗號,既不能翹然而起,也不夠飄然而裊。
(錢鐘書《圍城》)
【例5】啊,冬天是四季中的一個句號。
(《散文》1981年第12期)
【例6】人,是自然之書里的一個嘆號。
(《散文》1991年第11期)
5.標點符號在標題中的作用
標點符號一般不用在文章的標題上,但有時候可以根據文章立意、選材、構思等需要,在標題中巧妙運用標點符號,準確揭示文章深刻的思想內容,表達豐富的感情色彩,使標題更加傳神醒目。值得注意的是,標題末尾處只能用問號、嘆號、破折號、省略號等,不能使用句號。標題使用標點符號有如下幾種:
(1)有疑問語氣的標題末尾用問號,借以加重標題的疑問語氣,給讀者造成視覺上的警示作用,引人深思。
【例1】南京政府向何處去?
(毛澤東《南京政府向何處去?》)
【例2】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嗎?
(魯迅《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嗎》)
【例3】出門,你坐什么車?
(《人民日報》1998年2月27日)
【例4】優勢?劣勢?差距?
(《修辭學習》1997年第1期)
【例5】承諾,豈能當招牌?
(《中國青年報》1998年1月20日)
【例1】至【例5】是問答式的標題,問號起到的是提問的作用,主題中加上一個問號,大大加重了作者的責問語氣;其中,【例2】雖然將問號略去,但一個“嗎”字實際包含著一個大大的問號,其反問語氣、否定意味灼然可見。
(2)標題用引號。這種方式有的是引用詩句、成語、簡稱或文稿中的詞句等,目的是結合文章的主題,突出文章的中心;有的標題用引號則表述諷刺或者否定。
【例1】論“基本屬實”
“偃旗息鼓”和“圓滿結束”
(呂叔湘《短文兩篇》)
【例2】“臺獨”沒有出路 前途在于統一
(《人民日報》)
【例3】“火”車在狂奔
(《報刊文摘》1998年3月2日)
【例4】“權”家福
(《新聞出版報》)
【例5】美國股市為何“牛”氣沖天
(《文匯報》1998年4月1日)
【例6】“一片冰心在玉壺”
——記百歲革命老人帥孟奇
(《人民日報》1998年3月7日)
【例1】是引用另外文稿的一個詞語;【例2】“臺獨”一詞是簡稱,代指“臺灣獨立”運動及其勢力集團;【例3】中“火”車并非指人們熟悉的火車,而是指著了火的車;【例4】的“權”是“全”的諧音,并非指“全家福”,而是說有權人家才有福,具有現實的諷刺意味;【例5】則是巧妙利用了股票市場中表達指數上漲的“牛市”術語,用引號突出了“牛市”中“牛”的旺盛的景象;【例6】是引用古詩來概括革命老人帥孟奇傳奇的一生。
(3)標題需要停頓,可以用逗號、頓號、間隔號等。如果標題是詞組就用頓號,標題是單句、復句就用逗號。
【例1】啊,老三屆
(《報告文學選》)
【例2】沂蒙山,我默默記住了你的囑托
(《演講與口才》1996年8月號)
【例3】鑰匙、雕刀、標尺
——讀譚德姿《教學語言藝術》
(《修辭學習》1993年第1期)
【例4】英雄、梟雄、奸雄辨
(《文史知識》1997年第10期)
【例5】責任·信心·使命
——全國政協九屆二次會議閉幕式側記
(《人民日報》1998年3月15日)
【例6】簡明·新穎·實用
——簡評李嘉耀、李熙宗《實用語法修辭教程》
(《修辭學習》1997年第3期)
(4)標題用感嘆號,可以使所要表達的感情色彩更加強烈。
【例1】炒!炒!炒!
——’92:燙人的中國房地產
(《人民日報》1992年12月10日)
【例2】拿來?拿來…… 拿來!
(摘自《中國青年報》)
【例1】中三個“炒”字連續用了3個嘆號,令人強烈感到房地產已經炒到發燙灼人的地步;【例2】中三個“拿來”的后面用了三種標點,簡潔明快地表達了對“拿來主義”的三種不同態度。
(5)標題用省略號,表示余意未盡或不忍說出、不便說出,可以使標題的語意含蓄雋永,能引起讀者萬千思緒和無限想像。
【例1】假如多生育270萬……
(摘自《揚子晚報》)
【例2】假若旅客是我的親屬……
(摘自《工人日報》)
【例3】書中自有……
(摘自《文匯報》)
【例4】車禍發生之后……
(《春城晚報》1998年1月5日)
【例1】、【例2】兩個例句用假設的語氣,加上省略號,給人無盡的思考;【例3】借用古代的俗語所說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鐘粟”中的共同使用的前四個字,但是使用省略號之后,文中所講的內容就比古人說的廣得多;【例4】“車禍發生之后”用上省略號,更能引起人們的好奇心:車禍發生之后出現了什么情景、場面?令人急欲看下去。
(6)直接用標點作為文章的標題。
【例1】 !!!
——沉香島上的沉思之二
(《家庭》雜志精選本)
【例2】從“?”到“!”
——《驛路梨花》淺析
(《修辭學習》1996年第3期)
【例3】!——?
(《小說界》1982年第3期)
【例4】催收工商費?雪里送薪火!
(《南方日報》1998年1月6日)
【例1】連用三個嘆號作為標題,充分顯示出作者復雜的感受,這感受有可能是激動的思緒,也有可能是沉重的聯想,還有可能是百感交集的慨嘆。這樣的感受自然難以用文字來完整表達,此時用這樣的嘆號來作標題,反而更能體現作者及其標題的深厚意蘊;【例2】表達了作者對《驛路梨花》作品從懷疑其是否值得一讀到驚嘆寫作的成功的心路歷程,作者對作品的贊美從標題中一望而知,真正收到了不言而喻的效果;【例3】則恰好相反,表達了作者從感嘆到懷疑的心路歷程;【例4】雖然用了文字輔助說明,但意蘊仍藏在一前一后的問號和感嘆號中,看似答非所問,實則答解所疑。
上一篇:標點符號的使用方法與技巧
下一篇:句號的使用方法與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