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號是句中點號的一種,形式為“;”,使用頻率大約是最少的一種。分號表示句子內部大于逗號的停頓,一般用于復句中并列分句之間的停頓。有時非并列關系的多重復句內,第一層的前后兩部分之間也用分號,分行列舉的各項之間,也可用分號。
分號的主要作用是分清比較長的、層次比較多的復句內部的層次。用分號標示的各分句,它們既是相對獨立的,又有密切的關系。
分號在使用中要特別注意兩點:第一點,使用分號主要是為了分清結構層次;第二點,分號的停頓間隙,比逗號略長,比句號略短,介于逗號與句號之間。有的復句,用句號會把完整的意思割裂開來,用逗號又顯不出各分句之間相對獨立的意思,在這種情況下用分號比較適當。
一、基本用法
1.用在并列、遞進、轉折、因果、假設等關系的復句內部分句之間的停頓
在多重復句中,相鄰的分句之間已用逗號表示停頓,比逗號長的停頓就用分號表示。在一般復句中分句內部已用逗號表示停頓,或者要強調分句的相對獨立性,分句之間也可以用分號表示停頓。
【例1】和堅強在一起,痛苦造就執著;和軟弱在一起,痛苦造就絕望;和聰明在一起,痛苦造就幽默;和猶豫在一起,痛苦造就茫然;和固執在一起,痛苦造就狂躁;和善良在一起,痛苦造就無奈;和愚蠢在一起,痛苦造就瘋狂;和詩人在一起,痛苦造就輝煌;和惡人在一起,痛苦造就暴虐;和偉人在一起,痛苦造就世界……
(《文摘周報》)
【例2】前年的今日,我避在客棧里,他們卻是走向刑場了;去年的今日,我在炮聲中逃在英租界,他們則早已埋在不知那里的地下了;今年的今日,我才住在舊寓里,人們都睡覺了,連我的女人和孩子。
(魯迅《為了忘卻的記念》)
【例3】一根普通電話線,只能通三路電話;一條微波線路,可通十萬路電話;而一條激光通訊線路,可以通一億路電話!
【例4】竹葉燒了,還有竹枝;竹枝斷了,還有竹鞭;竹鞭砍了,還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井岡翠竹》)
【例5】他這話不是向浮游的白云說,白云無精打采的,沒有心思聽他的話;也不是向搖擺的樹林說,樹林忙忙碌碌的,沒有工夫聽他的話。
(葉圣陶《古代英雄的石像》)
【例6】如果詩歌是窗,散文則是門;如果小說是河,散文則是塘;如果戲劇是廳,散文則是廊。
(《我的散文觀》)
【例7】在內部——官兵之間,上下級之間,軍事工作、政治工作和后勤工作之間;在外部——軍民之間,軍政之間,我友之間,都是團結一致的。
2.用于非并列關系的多重復句第一層的前后兩部分之間
【例1】如果一篇文章,有的只是華麗的詞藻,有的只是龐雜的材料,卻并不能說明什么問題,解決什么問題,人們讀過以后,根本不知道作者是在贊成什么,反對什么;那樣的文章,人們通常就稱之為“沒有觀點”的文章,也就是沒有靈魂的文章。
(《義理、考據和辭章》)
【例2】我們的批評又是堅持原則立場的,對于一切包含反民族、反科學、反大眾和反共觀點的文藝作品必須給以嚴格的批評和駁斥;因為這些所謂文藝,其動機,其效果,都是破壞團結抗日的。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例3】自由不僅是對規律的認識,對必然的認識;更重要的是在實踐中善于運用規律,在實踐中得到預想的結果,從而獲得真正的自由。
【例4】我國年滿十八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例5】新人化石所顯示的體質特征是:身材比較高大;四肢的特點是前臂比上臂長,小腿比大腿長;直立行走的姿勢和現代人一樣,不像古人那樣彎腰曲背;顱骨高度增大,額部隆起,下巴突出;平均腦量與古人相同,但大腦皮層的結構更復雜化。
(李四光《人類的出現》)
以上例句均為兩個層次以上的非并列多重復句,前后復句之間,各自均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又聯系得十分緊密。如果在第一層的前后兩部分之間用逗號,會使得層次不清楚;如果用句號,又會割斷文意,故用分號。
3.并列的短語作賓語時,短語之間要用分號
【例1】這些問題是:兩種宇宙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毛澤東《矛盾論》)
【例2】版權法應規定:侵犯版權行為的種類;版權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制裁各類侵犯版權行為的方式。
(《光明日報》)
4.分項列舉相關內容,除最末一句用句號外,前面各項的末尾一般用分號表示停頓
【例1】試以某報某日的《臺港澳新聞》為例,一個專欄里,收了四條新聞,其一曰:《臺灣重金屬污染嚴重》;其二曰:《臺灣森林歷經浩劫》;其三曰:《臺灣南部蔓延登革熱流行病》;其四曰:《臺灣流行算命求神》。
(李卓均《新聞理論綱要》)
【例2】從對辯手普遍的要求出發,人格外化設計應做到以下幾點:語音純正優美,富有機敏性;語調抑揚頓挫,富有韻律美;語速快慢有序,富有節奏感;技巧靈活適度,富有機敏性;坐立姿勢自然穩定,富有美的造型;眼神明凈清澈,富于正義和真誠;表情愉悅生動,富有情感;手勢協調得體,富有感染力,情緒昂揚堅定,富有激情;服飾莊重整潔,富于典雅。
(曹勁松《辯論中的人格塑造》)
【例3】火中逃生的知識是:
一、睡覺時應把臥室的門關好。這樣做可起到防熱防煙及減慢火勢蔓延的作用;
二、開門時應首先觸摸一下,若門板是熱的并有煙霧溢進室內時,則應將門緊閉,另選一個出口;
三、如果出口處已經煙霧彌漫,又無其他出口可選擇,則應爬著穿過門廳或房間,且勿站立行走;
四、如果身上的衣服起火了,應立即臥倒地上滾動,使火熄滅;
五、一年搞一二次家庭防火座談或演習,以增強防火觀念和掌握火災中的逃生知識。
(《中國機械報》)
【例4】締約雙方應按照兩國商定的安排,鼓勵兩國同在教育、科技和文化方面的合作。上述安排包括:
一、促進對它們各自的文化、文明和語言的相互了解;
二、促進專業機構、大學和文化機構之間的接觸;
三、鼓勵科學技術和文化交流。
由提示語引領的若干分句,分條說明一個完整的意思,在每一條里,不管是詞、詞組、單句,還是復句,都作為一個分句,除最后一個分句用句號外,其他每一分句末尾都用分號,最后一條完了用句號。以上分項說明的各語句之間都用了分號,使得這些項目的內容條理清楚、層次分明且關聯緊密。
5.字典或詞典中對詞的某一義項所作的不同角度的說明,多音字的幾個讀音,中間用分號隔開
【例1】[遨游]áo yóu漫游;游歷。
[哪些]nǎ xiē;něi xiē“哪”的復數;哪一些。只用于疑問。
(《現代漢語詞典》)
二、誤用辨析
分號是介于逗號和句號之間的一種點號,其主要作用是分清比較長的、層次比較多的復句內部的層次。分號誤用主要是以逗號、句號代替分號,以分號任意割裂關系緊密的句子,或把分號用在不恰當的位置改變句意。
1.用逗號代替分號,使句子結構和層次不分明
【例1】今晨,我不再為我的付出而流淚,成長的歲月,讓我不再有遺憾的感覺,成長的歲月,讓我知道我已經失去很多,成長的歲月,讓我知道更要珍惜擁有的一切,成長的歲月,讓我知道擁有今天便擁有了世間最珍貴的東西。
(《成長的體驗》)
【例2】據歐盟1999年底對世界上32個茶葉出口國和地區的分析結果,農藥殘留水平低的國家,包括非洲產茶國和亞洲的印度尼西亞和斯里蘭卡;殘留水平高的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中國的臺灣省、日本和越南。居二者之間的國家,包括印度等。
(《成長的體驗》)
【例3】對聯既有雅的,也有俗的,既有嚴肅的,也有諧趣的,既有喜慶的,也有悲怨的。
(《對聯趣話》)
【例4】有一家媒體曾做過這樣的調查:一個問題是“你認為人體模特這一工作如何?”回答“是一種崇高工作,應得到和藝術家一樣的尊重”者占78%,回答“是一種見不得人的工作,只有臉皮厚者才愿意干”者占2.3%,回答“理論上可以說‘崇高’,但實際上是‘低下’者占8.1%。另一個問題是“如你的親人當模特,你感覺如何?”回答“完全可以接受”者占46.1%,回答“勉強可以接受”者占33.9%,回答“不接受”者占15.6%。
(《群眾對人體藝術的反響》)
【例1】是結構比較復雜的聯合復句。全句有五層意思,每層意思是一個大分句,而且后面四層都由“成長的歲月”領起,并列關系明顯,且都具有較強的獨立性。如果一逗到底,就混淆了句子的這種結構。應該將“流淚”后面的逗號改為句號,將“遺憾的感覺”、“已經失去很多”、“擁有的一切”后面的逗號去掉,換成分號。這樣才能使句子結構和層次一目了然;【例2】“居二者之間的國家”前面的句號應改為分號,因為根據茶葉中農藥殘留水平將產茶國分為低、高、中三類,這三類國家是并列關系,不能有的用分號,有的用句號,所以其間的停頓應該用分號;【例3】是由三個分句組成的多重復句,其中每個分句又都是包含逗號的單重復句,句中的后兩個“既有”前的逗號要改為分號,以顯示多重復句的第一層分界。【例4】“占78%”、“占2.3%”和“占46.1%”、“占33.9%”后面的逗號應分別改為分號,這樣層次就清楚了。
2.如果并列復句末尾用了余指代詞“等等”代表未說出的內容時,“等等”前面的并列分句應與前面的分句保持一致,標上分號等
【例1】標點古書決不是雕蟲小技,它需要有廣博的知識。……標點文學著作,要懂得中國古典文學;標點歷史著作,要懂得中國歷史;標點哲學著作,要懂得中國古代哲學;標點醫書,要懂得中醫;標點農書,要懂得中國古代農學,等等。
(《怎樣標點古書》)
【例1】由若干并列的分句構成,用了余指代詞“等等”,代表未說出的內容,在“等等”前面一句用了分號,“等等”代表未說出的并列部分,在“等等”的前面的逗號要改為分號。
3.在非并列復句中使用分號
這種情況的出現,主要原因,一是把并列詞組當成了并列復句,二是把并列單句當成了并列復句。而分號只用于并列復句中分句之間的點斷。
【例1】那兒曾經居住著一個輝煌的傳說,而今卻只能沒落于森林中的無名角落。任半截翅膀成為永遠失落的封印,湮沒在沉積千年的泥土中;也湮沒于落日的余暉中。
(《高考作文·煙塵古道》)
【例2】是的,這里的湖光山色,密柳長堤;這里的茂林修竹,桑田葦泊;這里的乍雨乍晴的天氣,使我看到了黃鸝的全部美麗,這是一種極致。
(《古亭觀景》)
【例3】當少男少女們飄揚著黑發從我的身邊走過;當勃勃生長的年輕樹木不停地開花結果,向人們展示生命的堅強和美麗時;當時光老人將流逝的歲月出其不意地展現在我的眼前的時候,你會感嘆人生的短暫!
(《伴我一生是活力》)
【例4】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俗言俚語大全》)
【例1】“湮沒……中”、“也湮沒……中”,雖是前后兩個分句,但并不是并列復句,而是并列單句,而且一個“也”字,將前后兩個單句語氣連貫起來,帶有補充、遞進的意味,停頓語氣較短。前后分句之間應該用逗號表示停頓,使上下文既稍有語氣停頓,又緊密銜接。應該將“千年的泥土中”后的分號改為逗號;【例2】實際上也是三個單句組成的復句,“湖光山色”與“密柳長堤”、“茂林修竹”與“桑田葦泊”是并列詞組,而不是并列分句,不能看成三個分句組成的復句,分號應該改成逗號,“湖光山色,密柳長堤”和“茂林修竹,桑田葦泊”中間的逗號可改為頓號,使三個“這里的”領起的并列名詞性短語作句子的主語;【例3】由“當……”組成的表示時間的介賓短語,在句中不能獨立成句,句中的分號最好改成逗號,相應地“開花結果”后面的逗號則要去掉。介賓短語不獨立成句,它需要同后面的句子聯合起來才能構成一個語意完全的句子,充其量只是一種單句,因而其后一般不用分號,要用逗號;【例4】可改為“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4. 在不同結構層次復句中分號的誤用
由于分號停頓的時間大于逗號、頓號而小于句號,因此,并不是所有并列復句都只能用分號點斷,如果一段話中有多重復句,那么,就要用頓號、逗號、分號和句號分別點斷不同層次的復句。另外,句號、嘆號、問號是句末點號,一般不能用在分號所點斷的復句內部。不論哪種復句,只要分句內部用了逗號,分句之間就要用分號表示,在全句末尾用句號表示。如果內部用了句號、問號、嘆號等句終點號,則分句末就不能用分號,而要用句號等句末點號。
【例1】中國人口問題出現了新的挑戰。挑戰之一:人口絕對數量繼續增加。專家估計,人口零增長最早也要在本世紀中葉才能實現;挑戰之二:人口素質亟待提高。北京市人口所侯亞飛提出,我國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仍然停留在小學水平;腦力勞動者僅占從業人員的十分之一;中高層人力資本供不應求;挑戰之三: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我國60歲以上老人已經超過百分之十,與之相應的贍養問題、勞動力人口老化、撫養比升高都將成為必須解決的問題。
(《人口給我國帶來的思考》
《每周文摘》2001年10月30日)
【例2】你想嘗嘗以清香、鮮嫩、味純,而又講究色白味醇湯清為著稱的山東菜么?請到這里來;你要嘗嘗以麻辣味著稱,又以辣酸麻膾炙人口的四川菜么?請到這里來;你要嘗嘗重配色,講造型,菜譜四季有別,烹調注重原汁原湯,濃而不膩,爛而不糊,清淡可口,甜咸適中的江蘇菜么?請到這里來;你要嘗嘗制作精巧,美觀新穎,以清淡、生脆、爽口、偏甜為主,咸、酸、苦、辣、鮮、香俱佳的廣東菜么?請到這里來;你要嘗嘗講究鮮、脆、軟、滑,保持原味的浙江菜么?請到這里來;你要嘗嘗帶有熏辣風味,講究重辣酸、香鮮、軟嫩、熏煨、蒸、煎、炒的湖南菜么?請到這里來。
【例3】這樣一位充滿創作激情的詩人突然辭世,全國數百家報刊作出面目各異的推測和判斷:有的說是“老境孤獨”,有的說是住宅沒有暖氣,連年為嚴寒所苦;有的說是患上了老年躁動癥;有的說是沉迷于電腦的國際網絡中,受到某些魔幻學說的影響等。
(《文摘周刊》1998年2月10日)
【例1】是一個多層復句,三個挑戰構成三個分句。但由于三個分句中已經使用句號、分號等句末點號,而分號是小于句末點號的句中點號,只能用在句中,故三個分句末不應再使用分號,而要使用句號。即“挑戰之二”與“挑戰之三”前面的分號應該改為句號;同理,【例2】在分句內部已使用了問號,而問號是句終點號,大于句中分號,所以分句末不能再使用分號,應該將句中的分號改為句號或嘆號;【例3】也是由于沒有區分標點的層次性而導致了標點錯誤。在幾個分句并列的情況下,只要一個分句內使用了逗號,幾個分句之間就不能再用逗號來點斷,而要用比逗號更大的分號來點斷。在這一例四個“有的說”的并列分句中,第二個和第三個分句中使用了分號來表示停頓,因而,第一個分句末的逗號就得改用分號。所以,第一個分句“有的說是老年孤獨”盡管是一個較短的句子,其末也要改用分號。
上一篇:標點符號的來歷
下一篇:冒號的使用方法與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