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中點號的一種,形式為“:”,寫在提示性話語之后或總括性話語之前,表示提示性話語之后或總括性話語之前的停頓,并有提示、總括作用。冒號的停頓,大于分號,小于句號。它不僅能引出下面要說的話,還能加重語氣,提起讀者的注意。
一、基本用法
1.用于提示性話語的后面,表示句中最大的停頓,并有提示下文的作用
冒號引起下文,一般是在分敘幾種事物或列舉幾種情況之前,先有一個提示性的話語進行提示說明,在提示語之后,用冒號表示。
【例1】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門:午門、神武門、東華門和西華門。
【例2】新聞學的研究內容,大致分為三個主要部分:新聞理論(或稱理論新聞學),新聞史(或稱歷史新聞學)和新聞業務(或稱應用新聞學)。
(《新聞理論綱要》)
【例3】會議提出了今后改進工作的三個方面:一是擴大報道范圍;二是開展自由討論;三是改進文風。
(《人民日報》)
【例4】下午,他揀好了幾件東西:兩條長凳,四個椅子,一副香爐和燭臺,一桿臺秤。
(魯迅《故鄉》)
【例5】團章規定,團員必須履行下列義務:
一、努力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學習科學、文化和業務知識,不斷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本領。
二、宣傳、執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積極參加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努力完成團組織交給的任務,在學習、勞動、工作及其他社會活動中起模范作用。
三、自覺遵守國家的法律和團的紀律,執行團的決議,發揚社會主義新風尚,提倡共產主義道德風尚,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保護國家財產和人民群眾的安全挺身而出,英勇斗爭。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章程》)
上述例子中的“四座城門”、“三個主要部分”、“三個方面”、“幾件東西”、“下列義務”即提示語,冒號后面的就是提示的具體內容,并將它們分敘、列舉出來。
2.用于總括性話語的前面,表示停頓,并有總括上文的作用
冒號總括上文,一般是先分敘幾種事物或列舉幾種情況,最后在總結說明之前,用冒號表示,起總括的作用。
【例1】張華考上了北京大學,在化學系學習;李萍進了中等技術學校,讀機械制造專業;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例2】你是資產階級文藝家,你就不歌頌無產階級而歌頌資產階級;你是無產階級文藝家,你就不歌頌資產階級而歌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二者必居其一。
(《毛澤東選集》第三卷)
【例3】五年前的花白的頭發,即今已經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或者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她一手提著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拄著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她分明已經純乎是一個乞丐了。
(魯迅《祝?!?
【例1】、【例2】中的冒號后面的“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二者必居其一”是總括上文的;【例3】中冒號前的話是分說,冒號后的“她分明已經純乎是一個乞丐了”是總說。
3.敘述人物的話語,把所說的話放在“說、說道”等詞之后,“說、說道”等動詞之后用冒號表示停頓,并指明以下是所說的話
一般來說,行文中直接引用別人的話,要用到“某某說”,以指明話是誰說的。冒號就用于引語“某某說”之后。
【例1】你的眼睛仿佛正在詢問我:“記憶,是什么?”
醫學家說:“健忘癥是大腦走向衰亡的征兆?!?br>
道德家說:“忘恩是負義之母?!?br>
佛學家說:“置一切憂喜于心外者,得大自在?!?br>
而革命家說:“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
(韓少華《記憶》)
【例2】旅行家徐霞客說過:“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惫磐駚恚卸嗌僭娙水嫾颐鑼戇^黃山的異峰奇景。
(黃秋耘《黃山秋行》)
【例3】她把書遞給我,說:“我就是沈家的后人,這本書送給你?!?……她又自我介紹的說:“老母親病了,我是從上海趕回來的?!?br>
(郭沫若《訪沈園》)
【例4】高爾基說:“聰明的人把希望寄托在事業上,糊涂的人把希望寄托在幻想上?!?br>
雨果說:“世界上最寬闊的東西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心靈?!?br>
4.用于“說、想、透露、表明、規定、注意、指出、宣稱、證明、告訴”等詞語后,或是在舉例時,特別是列舉幾項例證時,在“例如、如、如下”或其他表示舉例的詞語后面可以用冒號。
【例1】我一面跟隨著她們,一面想:唉!人到了這步田地也還是要生活下去!那圍在腰間的兩件破衣,不是她們母女兩人留在晚間用來御寒的棉被嗎?
(《夢與現實》)
【例2】毛主席曾把一切從實際出發、按客觀規律辦事的馬克思主義作風概括為“實事求是”,指出:“‘實是’就是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
(《辯證唯物主義常識》)
【例3】我們的實踐證明: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更深刻地感覺它。
(毛澤東《實踐論》)
【例4】偉大的天文學家哥白尼說:人的天職在于勇于探索真理。
(郭沫若《科學的春天》)
【例5】有資料表明:湖泊面積由1826年的6000平方公里,縮小到現在的2691平方公里,只剩44.9%,150年間洞庭湖縮小了一大半。
(《光明日報》)
一般來說,這類動詞的后邊并不是非用冒號不可,后面可用冒號,也可用逗號,也可以不用任何標點,其標準就是根據停頓的長短而定,不停頓就不用標點。
5.用于解釋性分句前
在復句中,當后面的分句注釋、說明前面的分句或前面分句中的某一個詞語時,在解釋性語句前要用冒號。
【例1】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吧: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吧:現在又到了哪里呢?
(朱自清《匆匆》)
【例2】八年之久,我沒有在院子里看蓮花了——但故鄉的園院里,卻有許多:不但有并蒂的,還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紅蓮。
(冰心《往事》)
【例3】尚書:尚書省,中央政務機關之一。梁時中央政務由中書省掌管,尚書省屬于奉命辦事機構。
(《文心雕龍·注釋》)
【例4】還在那兒布置幾塊玲瓏的石頭,或者種些花草:這也是為了取得從各個角度看都成一幅畫的效果。
(葉圣陶《蘇州園林》)
【例5】魯鎮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別處不同的:都是當街一個曲尺形的大柜臺,柜里面預備著熱水,可以隨時溫酒。
(魯迅《孔乙己》)
上述例句中冒號后的內容是對冒號前的內容的解釋說明,如【例2】中“不但有并蒂的,還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紅蓮。”就是解釋前文的詞語“蓮花”的;【例4】中“這也是為了取得從各個角度看都成一幅畫的效果”是解釋“還在那兒布置幾塊玲瓏的石頭,或者種些花草”的目的;【例5】中的冒號則提示出整體說明。
6.用于判斷詞“是”的后面
冒號用于判斷詞“是”的后面,大體上有兩種情況:一是為了引起人們對“是”后面的詞語的注意;二是便于在“是”的后面做分條式的列舉。
【例1】這時,炊事員又都變成了衛生員,炊事班的口號是:“不讓一個戰士犧牲在山上!”
【例2】結束的教訓是:所以倘有陌生的聲音叫你的名字,你萬不可答應他。
(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例3】我最急于告訴你們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經歷,這就是:我越來越深刻的感覺到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
(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
【例4】所以,我的工作方法是盡量少做工作。它的好處就是:第一,可以多活幾歲。第二,讓年輕一些的同志多做工作,他們精力充沛,比我做得更好。
(《鄧小平選集》)
7.引用語句或詩文,引語前面可以用冒號表示停頓,并指示下文是引文
【例1】古人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例2】秦少游《踏沙行》詞曰:“霧失樓臺,月渡迷津?!?br>
(《月光幻想曲》)
【例3】著名科學家富蘭克林說過:“你熱愛生命嗎?那么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br>
(《珍惜生命》)
8.信函以及報告、講演開頭的稱呼后面,一般用冒號表示停頓,并提起注意
書信的稱呼語后用冒號和演說時的稱呼語后用冒號,都是為了表示習慣上的較長的停頓以及提醒收信人、聽話人的注意。
【例1】同志們,朋友們:
現在開會了?!?br>
【例2】各位先生們,女士們: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祖國在我心中?!?br>
(《演講與口才》)
【例3】廣平兄:
五日寄一信,想當先到了。今天得十二月卅日信,所以再寫幾句?!?br>
(魯迅《致許廣平》)
9.“按、注”等詞語后面可以用冒號,表明下文是按語或注釋語
【例1】于豆于登,其香始生。(《詩經·大雅·生民》)注:木曰豆,瓦曰登。
【例2】恩格斯在給《新時代》的主編考茨基的信中說:“擔心這封信(編者按:指馬克思的《哥達綱領批判》)會給敵人提供武器,證明是沒有根據的。惡意誹謗當然是借任何理由都可以散布的?!?br>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
【例1】中的冒號表明“木曰豆,瓦曰登。”是“豆”和“登”的注釋語,這種用法多出現在古文和古代漢語的專業書籍中;【例2】中的冒號表示冒號后的語句不是原文中的,而是編者后來加上去的,以方便讀者了解文章或事件的背景原因。
10.在需要說明的項目或主題詞之后要用冒號,表示需要說明的項目或主題詞之后的停頓,并引出具體的說明
【例1】香砂六君丸
主要成分:木香、砂仁、黨參、茯苓、甘草、白術、陳皮、半夏、生姜、大棗
功能與主治:益氣健脾,和胃。用于脾虛氣滯,消化不良,脘腹脹滿,大便溏泄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12丸,一日三次
【例2】廣州發廊:外來妹的世界
(《南方周末》)
【例3】雪山作證:千萬里愛的追尋
(《讀者》)
【例1】是藥品外包裝上的使用說明,冒號用做需要說明的項目或主題詞之后的停頓。要注意的是,這種分條列出的需要說明的項目,如果用括號括起來,后面就不用冒號。例如:【成分】琥乙紅霉素【功能】消炎;【例2】、【例3】中的兩個主題詞需要更進一步的解釋說明,使用了冒號表示主題詞之后的停頓,并提示出文章的標題或小標題。這種用法多見于書名或報刊雜志的文章篇名。
【例4】外文圖書展銷會
日期:10月20日至11月10日
時間:上午8時至下午4時
地點:北京朝陽區工體東路16號
主辦單位:中國圖書進出口總公司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標點符號用法》)
【例5】武漢教育電視臺
17∶00 卡通城
20∶00 連續?。嚎v橫天下
21∶55 影訊鏈接
(《武漢晚報》)
【例4】的冒號用在需要解釋的詞語后邊,表示引出解釋或說明;【例5】的冒號用于時與分之間,表示小時和分之間的間隔,一般情況下借用冒號而不用比號。例如18∶05即18時零5分。
二、誤用辨析
冒號的停頓,大于分號,小于句號。它不只能引出下面要說的話,還能加重語氣,提起聽讀者的注意。使用冒號時,分不清冒號的涵蓋范圍和提示性話語與非提示性話語的區別是冒號誤用中常見的錯誤。
1.少用冒號
信件和報告開頭的呼語,一般用冒號表示。這是因為冒號具有提起對方注意的作用。而呼語也是一種“提示語”,它后邊用了冒號,也是讓讀者注意下文就是要說的話了。凡是“某某說”、“某某記載”等提示性語言后面有直接引文時,后面要用冒號表示提起下文;還有一些對下或對上有提起、總結等作用的語句,其前或其后要用冒號點斷,表示對上文或下文的提示和總結。請看以下幾個例句:
【例1】李斯《諫逐客書》記載,“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逐散六國之從,使西面事秦,功施到今?!?br>
(《戰國史話》)
【例2】證券交易所內那些穿紅馬甲的人便是經紀人,穿黃馬甲的人則是管理者和服務人員;這是全世界都統一的。
(1995年全國高考題)
【例1】“記載”是提示性的話語,后面的逗號要改為冒號提起下文;【例2】句混淆了分號與冒號的功用,該句中“這是全世界都統一的”與前文不是并列關系,而是對前面分述的總結,所以不應該用分號,而應該改用冒號。
2.多用冒號
(1)在“某某說”之后或非提示性話語后面多用冒號
上面說的是在提示性語言“某某說”、“某某記載”等后面沒有用冒號而誤用了其他標點。更多的誤用則是一見“某某說”、“某某載”等字眼就用冒號,而不管它后面是不是引用的原文。
【例1】阿Q后來又聽人家說:疤、癩、禿、光就要和人打架,到后來甚而至于連燈都不許別人當他的面說了。病人多忌諱。一個心胸過于狹窄、性情過于偏私的人必是精神上出了毛病的人。
(《敗者的話語》)
【例2】據統計:一只瓢蟲一次可以產700~1000粒卵。卵產在葉子背面蚜蟲密集的地方,便于孵化后的幼蟲“就地”取食。幼蟲是灰色有刺毛的小毛蟲,蛻皮三次后,這個丑陋的小家伙,搖身一變就成為一只俊俏美麗的“花大姐”了。瓢蟲一年繁殖三代,子生孫,孫又生子,1只瓢蟲1年能繁殖的子孫,會達到數以萬計。
(《百科全書·自然科學類》)
【例1】“說”后面引用的不是原話,而是轉述的意思,這種引用語與一般的引語不同,是經過作者節縮或用第三人稱敘述的,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間接引語,因而不需要用引號標明,“說”之后也不需要用冒號提示;【例2】“據統計”不是提示性話語,而是交待材料來源的,后面的冒號都要改為逗號。據此類推,“據”字領起的詞語,如“據悉”、“據報”、“據統計”、“據調查”等,如果是作為獨立成分用來交待材料或信息來源或依據,不是用來提示下文的,其后的冒號要改為逗號,有時連逗號也可不用,直接連接下文。
(2)在同一句話語中疊用冒號
在一個句子里應避免套用兩個冒號。遇到這種情況時最好將其中的一個冒號改為逗號。
【例1】中原漁人在《我們應該知道這兩只老鼠》一文中寫道:沒有了壓力,人類今天恐怕仍然處于猿人時代,這正如《佛經》里所說:“眾生以菩提為煩惱,菩提以煩惱為菩提”。但意思不是煩惱等于菩提,而是說有慧心的人總能在煩惱中找到智慧,相反,平順的人通常不會比愈挫愈奮的人有智慧。
(《禪語》)
【例2】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院、中國天津化學工程公司、天津市石化通用機械工業公司、天津市塑料工業公司聯合承包以下中小型城市煤氣工程:城市煤氣和熱電聯供、城市煤氣和化工合成氣聯供、城市煤氣和工業煤氣聯供、全供城市煤氣以及聚乙烯煤氣管道工程。
工程規模:原料煙煤用量:8萬~10萬噸/年;城市煤氣:全產時可供:10萬~50萬戶民用煤氣,聯產時可供:5萬~25萬戶民用煤氣。同時聯供:第一種:調峰電,1萬~5萬千瓦,冷暖房20萬~100萬m2。第二種:化工合成首年產合成氨2萬~10萬噸。第三種:日供17萬~85萬m3工業煤氣,燃燒溫度2000℃以上。
……
(《人民日報》1985年6月21日)
【例1】“這正如《佛經》里所說”后的冒號應該去掉,或改為逗號;【例2】是《人民日報》刊登的一篇廣告中的一段,由于濫用冒號曾招致批評。疊用冒號或者說濫用冒號是其中最明顯的錯誤,在“工程規模”一段短短一百三十多字中,疊用了九個冒號。同時,在這一段多層復句中還存在分號和句號使用不當的問題。這一段在“工程規模”之下,實際上有三層內容:一是原料煙煤用量,二是城市煤氣,三是聯供。而第三層“聯供”又包含三種不同內容。因此,這一段比較合理的標點應該是:第三層內的三種聯供內容之間要用分號點斷,將“第一種”、“第二種”、“第三種”后面的冒號改為逗號,而在“原料煙煤用量”、“城市煤氣”、“聯供”這三層之間用句號點斷。取消“全產時可供”、“聯產時可供”后面的冒號。同時,取消“工程規?!焙竺娴拿疤?,將其與后面的文字隔開兩字。這樣,這一段就可變成下面的標點:
工程規模 原料煙煤用量:8萬~10萬噸/年。城市煤氣:全產時可供10萬~50萬戶民用煤氣,聯產時可供5萬~25萬戶民用煤氣。同時聯供:第一種,調峰電,1萬~5萬千瓦,冷暖房20萬~100萬m2;第二種,化工合成首年產合成氨2萬~10萬噸;第三種,日供17萬~85萬m3工業煤氣,燃燒溫度2000℃以上。
3.冒號涵蓋范圍與提示性話語不一致
冒號涵蓋的范圍可大可小,大的可管幾個句子或幾個段落,最少也要涵蓋一個完整句子。冒號的涵蓋范圍要與提示性話語保持一致,至少要管到一句話的末尾,這是冒號的一個使用原則。冒號使用中,一個經常性的錯誤是擴大或縮小了冒號的涵蓋范圍:
【例1】不少年輕人認為:我窮得連一本暢銷書都買不起,丁當響的窮光蛋一個,我什么也不曾擁有,這種看法是不對的。因為,盡管你一無所有,可你擁有年輕!年輕便是一筆財富呀!而且是世界上最令人羨慕最有價值的財富!在這筆財富面前,世界上任何東西都黯然失色。
(《享受年輕》)
【例2】出版物質量問題主要體現在“三多一少”:即平庸者多,創新者少。拼拼湊湊者多,自成體系者少。粗制濫造者多,精編精選者少。
(《報刊文摘》)
【例3】其次,在已經獲得均等的教育機會后,人們又去追求進入高水平學校,接受高質量教育的機會。這在實踐中遇到兩方面的難題:一方面受教育者自身存在著智力和秉賦的差異,另一方面學校教育水平和教育質量總是存在著差別,這種客觀上的差異引起了人們對在教育中能否真正實現公平原則的爭論。
(《教育理論與實踐》1997年第3期)
【例4】《價值的顛覆》收入舍勒三篇重要論文:《首先建構中的怨恨》《論害羞與羞感》《論哲學的本質及哲學認識的道德條件》,展示了“舍勒的倫理意識之現象學社會學的基本結構”。
(《讀書》1997年第10期)
【例1】“認為”后的提示內容為“我窮得連一本暢銷書都買不起,丁當響的窮光蛋一個,我什么也不曾擁有”,不包括“這種看法是不對的”一句,所以“擁有”后的逗號應該改為句號;【例2】中冒號涵蓋的范圍是三個并列關系的分句,三個分句之間要用分號。像這樣在分句之間使用句號,就使冒號涵蓋的范圍只能包括“平庸者多,創新者少”一個分句,割舍了冒號應該涵蓋的范圍;【例3】的冒號所提示的內容到“總是存在著差別”就完結了,應該將后面的逗號改為句號;【例4】的冒號所提示的內容是三篇論文的題目,“展示”前面的逗號應該改為句號,或將冒號改為破折號。
上一篇:分號的使用方法與技巧
下一篇:引號的使用方法與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