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自我中心的束縛,看見成長的自己
2019年5月15日晚,我應喜馬拉雅電臺情感主播夏雨嫣的邀請,為她組建的社群做了一次線上的課程分享,題目是——走出失戀,重拾自我。
早在一個月之前,我跟雨嫣約了一次飯,那是我們第一次見面,但溝通交流得很順利,彼此都很真誠。她也特別熱情,請我吃了日料,臨別之際還買了一杯熱咖啡給我。
當時她就提出,想做社群運營,第一期的節(jié)目讓我與她合作,小試牛刀。我沒有任何經(jīng)驗,尤其是在與眾人分享這方面,但我心里對它也有期待,希望自己能夠做得來。
這年夏天,我的前同事提出,讓我給他們的平臺做寫作課程的分享,因為不自信,我委婉地推掉了。可是這一次,雨嫣的熱情,以及她的信任,還有我內(nèi)心早已存在的那顆“挑戰(zhàn)自我”的種子,讓我沒有再拒絕。
雖然我接受了雨嫣的邀請,但潛意識里的恐懼和懷疑依然存在,它讓我本能地選擇了拖延。
5月初,雨嫣問我能否在5月12日左右做這期活動?
當時,我手里還有未完成的稿子,工作室也有一些事情亟需處理,于是我還想往后拖。可是,雨嫣告訴我,下周是最后一周了。
Deadline就要來了,沒法再拖了。我沒有任何思緒,內(nèi)心的焦慮不斷疊加。我告訴雨嫣,就把時間定在5月15日吧,我愛我,這個寓意也蠻好的。
5月11日我上了一天課,到家很是疲憊,但第二天沒敢睡懶覺,6點多就爬起來開始整理課程的內(nèi)容,梳理思路和講稿……一天忙下來,已經(jīng)略有點頭暈。
之后的兩天,我一直都沒有寫稿,就專注地忙活課程分享的事情。周一的焦慮感最強,周二稍好,因為所有的東西都已經(jīng)準備好,只差自己的語音練習。隨后,我就開始自己對著微信練習,說得也越來越自然。
時間很快就到了5月15日,讓我沒有想到的是,之前的焦慮感竟然全沒了。上午的時間,我還寫了點稿子,到了午后才開始看講稿,然后按部就班地吃晚飯,等待活動的開始。
晚上8點鐘,雨嫣拉我入群,簡單地介紹了一下之后,就把時間交給了我。
開始前的1分鐘,我心里還有點忐忑,但很快就平息了。之后的分享,我沒有任何的緊張,很流暢地就把自己想表達的東西,都傳遞了出去。
課程結(jié)束后,我跟社群里的朋友做了一些互動,都很順利。大家很友好,也很熱情,紛紛表示感謝。之后,群里還有人給雨嫣發(fā)了一封信,大概幾百字,說了自己在聆聽那次分享之后的一些想法和變化。
對我來說,這真的是莫大的鼓舞。我跟雨嫣說,沒想到會這么順利,也沒想到自己竟真的完成了這次合作。過去在這件事上,我一直都把自己看得很低,認為自己做不到,也害怕失敗,所以之前有很多機會都故意放棄。
現(xiàn)在回想起來,那時候的自己很在意他人的看法,十分敏感,時常陷入一種防御的狀態(tài)中,擔心自己能不能做好某件事,會不會被別人尊重和接納,害怕別人看到自己真實的一面。然后,就總想展示穩(wěn)定的、有把握的部分,畏懼挑戰(zhàn)、失敗,以及批評。
卡羅爾·德韋克在《看見成長的自己》里提到過,人有兩種思維模式。
其一,僵固式思維。擁有這種思維模式的人,總是想讓自己看起來很聰明、很優(yōu)秀,實則很畏懼挑戰(zhàn),遇到挫折就會放棄,看不到負面意見中有益的部分,別人的成功也會讓他們感覺受到了威脅。他們一生可能都停留在平滑的直線上,完全沒有發(fā)揮自己的潛能,這也構(gòu)成了他們對世界的確定性看法。
其二,成長式思維。擁有這種思維模式的人,希望不斷學習,勇于接受挑戰(zhàn),在挫折面前不斷奮斗,會在批評中進步,從別人的成功中汲取經(jīng)驗,并獲得激勵。這樣的人,他們不斷嘗試人生的新可能,充分感受到自由意志的偉大力量。
如果我們細琢磨,就會發(fā)現(xiàn)兩種思維最大的區(qū)別在于,成長式思維的底層是安全感。這種安全感不是因為“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而是因為“我有很多可能性”。具備這種安全感的人,無須保護某種特定的自我觀念,他們突破了自我中心的束縛,從成長和發(fā)展的角度看問題。
之前不敢應邀開設(shè)各種線上課程的我,就陷入了僵固式思維的枷鎖中。我只是想到了維系一個理想化自我的形象,害怕被人看到真實的、不夠好的自己,完全忽略了自己也有成長和進步的可能。經(jīng)歷了一番自我掙扎后,我邁出了嘗試性的第一步,而在那件事之后,我就變得有勇氣多了,因為我開始逐漸朝著成長式思維的方向走了。
未來的路,還會有諸多挑戰(zhàn),會遇到挫折,會被人質(zhì)疑,但我已經(jīng)換了一種視角去看待它。過去,我覺得自己像一個固定的容器,只能容納“那么多”的東西;現(xiàn)在,我把自己看成流動的河,會有急湍,會有平緩,不能用單一的某段河流來評判自己;我還把自己看成一棵樹,在土壤里深深地扎根,把枝葉伸向更廣闊的天空,還可以和周圍的一切成為朋友,相互滋養(yǎng),相互致意,既獨立又相依,攜手去完善各自的生命。
上一篇:知足常樂,用知足打敗欲望
下一篇:站在平凡的起點,要有不甘平庸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