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沆儉樸自律
李沆(947—1004),字太初,洺州肥鄉(今屬河北)人。唐太宗太平興國五年舉進士甲科,為將作監丞、通判潭州,召直史館。雍熙三年,知制誥。四年,遷職方員外郎、翰林學士。淳化三年,拜給事中、參知政事。真宗咸平初,自戶部侍郎、參知政事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修國史,咸平初年改中書侍郎,又累加門下侍郎、尚書右仆射。景德元年卒,年五十八。謚文靖。《宋史》卷二八二有傳。
唐太宗時的李沆,為人正直忠厚,莊重嚴謹,處事待人一絲不茍。
早年,李沆為了安頓家中的眷屬,打算在河南封丘界內修建一處住宅。因為他身居高位,因此曾有很多人想通過為他出謀劃策和獻錢出力等討好他,但都無一不被李沆所拒絕。
對此,家中有人對他說:“既然我們打算破土動工蓋房子,那就應該修一座豪華住宅,求得一勞永逸呀!有主動送上門來的財物,我們收下又有什么呢。”
李沆聽到這些話后,十分生氣,說:“建房這件事,其他人就不要參言了,我建什么樣的房子,心中自有打算。至于別人的贈款贈物,不管好心壞心,我都不能收,即使是一文錢一根線都不能收。”最終,他與管家多次悄悄商議,定下了建房計劃。
幾個月后,李沆的新宅終于修建好了。朋友們紛紛前來觀看祝賀,可是看后都非常驚訝。原來,李沆修建的宅第非常儉樸,幾乎和普通百姓的住宅毫無兩樣。人們議論紛紛,表示不理解。
有一個前來祝賀的朋友笑了笑,故作神秘地說:“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們現在都只看到了院門院墻,并沒有進到院內,怎么可以說這房子簡陋呢?我看,這是李沆大人財不外露啊!”
他的話,有人信,有人不信,個個伸著脖子,踮起腳尖,等候李大人打開大門,看個究竟。
李沆看到如此眾多的親朋前來祝賀觀看,只好打開了大門,請大家進了院子。
出現在大家面前的這所宅院,沒有亭臺高閣,沒有假山流水,沒有奇花異草,根本就是一座極普通的,與老百姓住宅一模一樣的四合院。李沆看著大家說:“我享受朝廷豐厚的俸祿,經常有很多的賞賜,按理說可以修建好的宅第,但是世界總是有缺陷,怎么能全都圓滿如意,追求滿足稱心?人生隨時都可能結束,又怎么能久居在里面?”
聽了這一番話,人們都說:“李沆不愧是一位儉樸的大官。”
妙語點睛
李沆地位顯赫,卻不貪慕虛榮,一向儉樸自律,從不奢侈浪費。李沆死后,家里也沒有很多的積蓄,真是一代廉相。
警世良言
財有限,費用無窮,當量入為出。
——顏之推
上一篇:李大釗簡樸得令人感動
下一篇:楊綰清廉節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