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別給孩子貼“笨”的標簽
美國有一個家庭,母親是俄羅斯人,她不懂英語,根本看不懂女兒的作業,可是每次女兒把作業拿回來讓她看,她都說:“棒極了!”然后小心翼翼地掛在客廳的墻壁上。客人來了,她總要很自豪地炫耀:“瞧,我女兒寫得多棒!”其實女兒寫得并不好,可客人見主人這么說,便連連點頭附和:“不錯,不錯,真是不錯!”女兒受到鼓勵,心想:“我明天還要比今天寫得更好!”于是,她的作業一天比一天寫得好,學習成績一天比一天提高,后來終于成為一名優秀學生,成長為一個杰出人物。
心理導讀
生活中,我們常聽到這樣一句話:“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就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從心理學的角度講,這句話有一定道理。一個人的成長,除了先天因素外,種種影響因素中,社會評價和心理暗示起著非常大的作用。而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他們最信任、最親近的人就是父母,如果父母給他們的評價是正面的,那么,孩子長大后就會自信、開朗、勇敢。所以,專家稱,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要給孩子貼“笨”的標簽,哪怕孩子智力差一點,也要相信通過正確的引導、教育也一定能進步的。不說孩子“笨”,也體現了對孩子人格的尊重,為人父母者應牢記自己的孩子是聰明的。
的確,對于孩子來說,一句鼓勵的話等于巨大的能量,等于成功的榮譽。孩子還小,并不是沒有能力,所以,對于孩子來說“成不成為”是一回事,而父母“相不相信”孩子有這樣的能力又是另外一回事。當父母相信孩子能力的時候,就會傳達給孩子一種積極的信心,對孩子的期望會轉化為孩子行為的動力,影響孩子將來的成就和發展方向。因此,千萬別用“你真笨”束縛了孩子頭腦。
專家建議
陶行知先生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現代科學已經證實,發育正常的孩子,智力并沒有多大差異。俗話說:“捧一捧,就靈。”這句話就表明了鼓勵對于孩子成長的作用,當然,鼓勵并不是一味地說漂亮話,我們還得有的放矢,注意方法和技巧。
建議1 說結果
注意到了孩子整理房間的行為,即使孩子沒做好,父母也可以說:“我發現你今天已經整理了房間,現在房間煥然一新。做得真好,只是有些地方需要注意!”
建議2 說細節
你可以告訴孩子:“你看,你不僅把床上的被子都疊好了,還把桌子上的灰都擦干凈了。真是好樣的!”你的鼓勵表達得越具體,孩子越是能看清楚自己的行為中哪些是對的,越是知道如何重復去做這一正確的行為。而這樣,對于你未曾提到的一些行為,他們也就明白自己做得不到位。
建議3 說原因
一次單元測試成績公布后,你的孩子沒考好,在分析試卷時,你不要指責孩子不好好學習,而是對他說:“你不是能力不行,也不是基礎差,更不是不如別人,是你太粗心了,沒審清題意,不然,憑你的智力是完全可以做出來的!”這種有意的錯誤歸因,既維護了孩子的自尊,又增添了孩子的自信心。
建議4 說內在人格特質
父母可以說:“看得出來,你是個很負責任的人。”稱贊的時候,父母要多談人格特質,而在做批評時,就該談行為,而避談人格特質。
建議5 說正面影響
例如,可以這么說“有你這樣的女兒,爸媽覺得很高興,你真是爸媽的貼心小棉襖,知道為媽媽分擔了”。
其實,鼓勵孩子也是需要技巧的,大部分父母親都習慣和孩子說:“爸媽以你為榮。”其實這句話的著眼點,應針對人格特質,而非學習成績或表現。當父母如實說:“你這次數學考了滿分,爸媽真以你為榮。”這時,孩子會有個感覺,只有滿分,爸媽才會“以他為榮”,那萬一下次沒考好,父母親就不再感到驕傲,甚至還可能“以他為恥”。但是換一種說法,強調人格特質就對了:“這次你考了滿分,爸爸、媽媽發現你很努力,才有這么好的進步,這份努力,爸爸、媽媽很引以為榮。”如此一來,孩子就會知道,只要他努力,不論成績如何,父母都會引以為傲。
教育子女,是一大學問。至今為止,尚未發現任何方式能夠比關懷和賞識更能迅速刺激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和智慧。孩子都是在不斷的鼓勵中堅定自己做事的信心的。為此,我們的孩子無論表現多么差,我們也不能給其貼笨的標簽,要始終呵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多多鼓勵,讓孩子走出精彩的人生!
上一篇:別著急,你要的機遇也許就在轉彎處
下一篇:努力提升,做最出色的自己